65漏米岩
金带下场口右折入小水泥公路约一里路到。
漏米岩的故事 (桥溪听雨文)
梁平县金带镇双桂堂侧的公路边,有一匹岩名叫“漏米岩”,流传着—个意义深刻的故事。
一年大旱,田地庄稼无收,人民生活困难,穷苦百姓到冬腊月已无粮度日,极度穷困的只好乞讨为生。一天,一个穷人因乞讨路程过远,回不了家,便在大路边的岩下歇息。这岩有个大石缝,正好藏身,虽是冬天,晚上还不觉冷。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身边有一堆白米,约两升(七、八斤),十分欢喜,口中不断地说:“天老爷保佑、天老爷保佑!”他再细看,岩缝还在一颗一颗地漏米。他心想,我有这一堆米,加上野菜,可过两天了。米还在漏,何不叫我那些穷苦邻居也来接些米呢!
于是他回到家,叫那几家穷得吃不上饭的邻居也来接米。邻居欢喜不尽,拿着小口袋来接,米确实还不住往下漏。穷人们不贪心,每户接一两升就让下一个。就这样,穷人们靠漏米岩漏下的米过了一段安乐日子。
可这消息不知怎么让附近一家贪心的地主知道了,他家本来金银满柜、粮食满仓,却也来接米。漏米岩也照样给他漏米,可他嫌洞小,漏得少,就拿来铁錾子打个大洞,企图多得些米好卖钱。可洞一打大,却颗米不漏了。这个贪心人又害了穷人。
这故事是警告人们不能贪心的。这岩实际叫“漏(镂)明岩”,地名源自两块大石缝中可以看见对面的光亮。《粱山县志》山川栏就是这样记载的。
漏米岩故事另解(人到中年文)
漏米岩的故事到处都有,内容大致是这样:一个穷困潦倒的乞丐亦或一个无处化缘的和尚,居一山洞或山崖。忽一日,破碗上方的一小孔多情地漏下白花花的大米来,每日一碗,碗满而止,恰够那乞丐亦或和尚熬粥充饥。如是数日。那洞中之人渐不满足,乃放一大斗于其下,希冀能吃上干饭,乃至酿洒自饮,甚或卖粮积钱,买地修屋,娶妻生子。可那小孔仍无情地每日漏下一小碗,仅够熬粥维持半饱。乞丐亦或和尚不甘心,以为定是孔小的缘故,乃奋而铲凿,孔大如洞 ,而米竟不漏……乞丐亦或和尚乃断炊,失去了半饱之稀粥,复饿得两眼翻白,昏昏欲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