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蓝鸟

梁平地理与民俗(二):梁平寨庙(岩嘴亭山,堂寺庵洞祠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 15: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郁郁涧底松 发表于 2014-1-21 11:28
如有图片更有说服力!
另,好像高升寨是与达县还是大竹共有,是不?

无图,回家的时候没有照照片,也是一遗憾,靠龙胜了,与大竹还是蛮远的,是离猫儿寨最近的寨子。我们当地又称高兴寨,与虎城街道和猫儿寨仅隔一条沟,不过这个沟是深了点,有机会你们可以去耍哈子。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2: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申波儿 发表于 2014-1-21 09:15
虎城高升寨不出名,但是保存完好程度不低于猫儿寨的哦,寨墙、寨门、院落均较为完好

高升寨,有如此完整的部分,这种寨在梁平本就不多,很值得一探(暂列入春季计划)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3: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本帖最后由 蓝鸟 于 2014-1-22 23:04 编辑

63双桂堂
        这个庙梁平人较熟,故简介之。

    双桂堂距梁平城区9公里,占地160余亩,是由破山海明禅师于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创建,迄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双桂堂因有两株桂花树而得名,又名福国寺万竹山(又金带寺”——清咸丰六年,即公元1856年,扩寺掘得古金带一条,约4两多重,视为祥瑞,故又名金带寺 )。双桂堂是西南佛教禅宗祖庭,是全国重点寺庙,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著名的明清文物旅游景点和佛教圣地。全寺有七殿、七堂、八院、四塔、四亭、三池、二十八天井海坝、六十六花圃兰台,寺内有宏伟高大的五百罗汉堂,是重庆规模最大的寺庙。双桂堂创建以来,得到清朝历代皇帝支持,连续不断地修建了200多年,到清代末年,双桂堂以它宏伟的规模、庄严的殿堂、丰富的藏经、独特的雕塑被列为蜀中丛林之首。该庙在佛教史上具有显赫的历史地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双桂堂得名的双桂法派素以雄浑壮阔著称,法系弟子众多,高僧大德辈出,历史上曾经产生巨大影响,几乎成为国内汉传佛教的最大禅派。

    双桂堂的修建颇有来历。明末清初时候,一位受法于浙江宁波府天童寺的川籍弟子就要归去。指点他的密云大师掘了两棵桂树让他背上,明示说:一路晓行夜宿,桂树在哪里落根,那里便是你的安身地,归天处。据说这位弟子遵从师命,一路翻山越岭,渡过无数艰难来到了梁山县万竹山(现金带镇),他借宿在一座土地庙里,并将桂树搁放在山庙前,第二天起来一看,两株桂树已经落地生根。这件事惊动了四方百姓,大家纷纷挽留这位和尚,并在桂树落根之处修建了一座禅院。

      双桂堂之所以是而不以命名,只因这里系西南禅宗之大学堂出一批方丈与住持。当地负责人表示,双桂堂创始人破山,一生培育弟子一百余人。后来,这些弟子分赴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省市甚至东南亚地区,中兴了许多毁于战乱的寺院,成为西南汉传佛教的主体,故有云贵川禅宗祖庭之称,并尊其

    创建人破山海明由此成为西南佛教禅宗的领袖,被尊为古佛出世小释迦,双桂堂也被戴上了西南佛教禅宗祖庭蜀中丛林之首第一禅林等桂冠。第十代方丈竹禅是一位饮誉海内外的书画家,长于诗、书、画、印诸方面的造诣,更具有文学、佛学的修养,曾为慈禧太后传戒、作画,被列为世界著名宗教人物。除此之外,庙内文物珍品、石刻字画众多,泥塑、铜铸佛像数百尊,情态栩栩如生,曾珍藏有十一、十二世纪印度梵文写本《贝叶经》106页,有御赐古乐器、铜佛、有缅甸白玉石佛和朝鲜宝光和尚口含笔书汉字一轴,还有最负盛名的双桂堂高僧及现代名人的字画等等

    破山塔位于文殊殿后。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破山和尚圆寂后,云峤印水和尚继任方丈,并尊破山遗愿,采取土葬,建石塔1座,呈六角形,高2丈,直径1.2丈,共3层。正面刻曹溪正宗第三十五代破山海明禅师之塔,上刻偶留两个金色大字。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自权真印方丈建5间护塔房,塔前建1亭,左右置石狮1对,亭内置香案、铜磬、香炉等以祀香火。塔后建石坊1座,中刻清代四川总督李国英所书灯传无尽的横额,两侧刻有《破山塔铭》和记序碑4块,及破山遗墨七绝2首。石坊背面刻有破山手书衣钵流芳万峰法派,石坊刻石精湛,书法出自名家,堪称一绝。塔的两旁有桂树2株,系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德玉方丈所植(其实,传说归传说,这才是两棵桂花树的真实来历)每年农历八月,桂花飘香,沁人心脾。
图片4.jpg 图片3.jpg 图片13.jpg 2011051722002.jpg 2011051722001.jpg 2011051722000.jpg 图片1.jpg 图片9.jpg 图片10.jpg 图片14.jpg 图片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3: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64净水寺(庵)
       梁平的庵本就寥寥,况有的已无痕迹。
       净水寺是个尼姑庵,就在双桂堂的河对面的小松林的旁边。其实很早我就知道这里有个尼姑庵,但知道它叫“净水寺”这个名字确实个把月前的事(就是头回儿去龙江的路上,我提起此事,大哥哥当即电询金带镇镇长。。。)。
       记得第一次进净水寺是2008年的高考前,去双桂堂烧香后去的。庵堂很小,房舍也很简陋。庵里居士说这里没有尼姑,只有重要的节日才有尼姑来落脚,平时就是她们几个居士在这里帮忙照管(当时还照了两张照片的,只是怎么也找不到了,实在遗憾)。
       后来,庵堂有所整修。不知现在有没得正式的尼姑师傅在这里修行。
图片15.jpg 图片16.jpg 图片1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5: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65漏米岩
    金带下场口右折入小水泥公路约一里路到。

漏米岩的故事 (桥溪听雨文)

梁平县金带镇双桂堂侧的公路边,有一匹岩名叫漏米岩,流传着个意义深刻的故事。

一年大旱,田地庄稼无收,人民生活困难,穷苦百姓到冬腊月已无粮度日,极度穷困的只好乞讨为生。一天,一个穷人因乞讨路程过远,回不了家,便在大路边的岩下歇息。这岩有个大石缝,正好藏身,虽是冬天,晚上还不觉冷。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身边有一堆白米,约两升(七、八斤),十分欢喜,口中不断地说:天老爷保佑、天老爷保佑!”他再细看,岩缝还在一颗一颗地漏米。他心想,我有这一堆米,加上野菜,可过两天了。米还在漏,何不叫我那些穷苦邻居也来接些米呢!

于是他回到家,叫那几家穷得吃不上饭的邻居也来接米。邻居欢喜不尽,拿着小口袋来接,米确实还不住往下漏。穷人们不贪心,每户接一两升就让下一个。就这样,穷人们靠漏米岩漏下的米过了一段安乐日子。

可这消息不知怎么让附近一家贪心的地主知道了,他家本来金银满柜、粮食满仓,却也来接米。漏米岩也照样给他漏米,可他嫌洞小,漏得少,就拿来铁錾子打个大洞,企图多得些米好卖钱。可洞一打大,却颗米不漏了。这个贪心人又害了穷人。

这故事是警告人们不能贪心的。这岩实际叫()明岩,地名源自两块大石缝中可以看见对面的光亮。《粱山县志》山川栏就是这样记载的。


漏米岩故事另解(人到中年文)

    漏米岩的故事到处都有,内容大致是这样:一个穷困潦倒的乞丐亦或一个无处化缘的和尚,居一山洞或山崖。忽一日,破碗上方的一小孔多情地漏下白花花的大米来,每日一碗,碗满而止,恰够那乞丐亦或和尚熬粥充饥。如是数日。那洞中之人渐不满足,乃放一大斗于其下,希冀能吃上干饭,乃至酿洒自饮,甚或卖粮积钱,买地修屋,娶妻生子。可那小孔仍无情地每日漏下一小碗,仅够熬粥维持半饱。乞丐亦或和尚不甘心,以为定是孔小的缘故,乃奋而铲凿,孔大如洞 ,而米竟不漏……乞丐亦或和尚乃断炊,失去了半饱之稀粥,复饿得两眼翻白,昏昏欲死……
图片1.jpg 图片2.jpg 图片3.jpg 图片5.jpg 图片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15: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66大坪寨
       可从云龙的东风村(靠近垫江普顺,大公路边有东风小学)西走到寨,也可从云龙宝花村(云龙荫平交界处)往南进到寨。


    整个寨子占地约100余亩,共有六道寨门,该寨建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从至今保存完好的安乐门还可以清楚的看到咸丰癸丑三年季春吉日立的字样。



    六道寨门中至今保存完好的只有朝阳门、安乐门、水洞门三道寨门
    这里曾是遐迩闻名的革命游击根据地。民国年间的大平寨古木参天,荫天蔽日,两人才能合抱的松树、柏树、青冈树随处可见,还有四根大铁炮直对龙溪河边的水码头,因此它就理所当然的成了革命者的首选之地。上个世纪20年代,四川红军第三路游击队总指挥李光华就在此吹号练兵,每天凌晨,军号嘹亮,响彻四方。1948年春,地下党向忠、梁、垫边区转移,蓝蒂裕、邓照明、钟鼎铭、郑彻、郑伯英等数十名同志先后来到了大平寨。从此大平寨就成了当时梁山地下党活动的中心。当时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好个大平寨,天天象开店,草鞋穿一挑,吃米要一石。同年1210日,由于叛徒告密,大平寨革命游击根据地遭到了破坏,蓝蒂裕、邓积玉二人被捕。于19491127日牺牲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

   如今寨上的古迹随处可见,当年大财主陈鼎元历经两代人苦心经营的院落至今还在,整个院落由正殿—抱亭—封火门—书楼—戏楼—大学堂六部分组成。特别是依山而建的大学堂尤为壮观,在近十米高的石砌堡坎上面是一排整齐的房屋,房屋与堡坎连为一体,成为一座天然的大绣楼。石坎旁边是一道圆拱形大石门,石门里边是一排气派的大石梯直通里面的院坝,与绣楼相连。遗憾的是抱亭上面那块据说是由十个木匠雕了五年的匾额连同抱亭一起却毁于了“文革”期间。整个匾额由里中外三层镂空雕花组成,里面雕刻的是花草,中间是鱼虫,外面雕刻的是戏文里面的人物画像。



图片6.jpg 图片7.jpg 图片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12: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本帖最后由 蓝鸟 于 2014-1-25 12:03 编辑

66大坪寨
——上寨的路,当年那漂亮的千步石梯变成了这不伦不类的水泥便道。
图片22.jpg
——这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朝阳门,他每天第一个起来迎接东方的朝阳,而且当年还有四根大铁炮直对龙溪河边的水码头呢!

图片11.jpg 图片10.jpg

——寨门比较完整
图片12.jpg 图片28.jpg 图片14.jpg 图片13.jpg
——寨上水塘
图片30.jpg 图片31.jpg
——寨上水井
图片1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12: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66大坪寨
——远看陈家大院(保存尚好)
图片23.jpg

——千万别小看这个普通的院落,她可是个卧虎藏龙之地哟,据说当年的汪洋曾在06年大驾光临并亲自接见了至今还住在寨上的老地下党员和红岩英烈邓积玉的遗孤!
图片16.jpg 图片17.jpg 图片18.jpg 图片20.jpg 图片21.jpg 图片33.jpg 图片9.jpg
——保存得较为完整的高高的寨墙(听大爷讲,这是地主的高墙大楼,过去地主家的小姐常常在楼高头“打望”——可惜她一直没理我!)
图片25.jpg 图片26.jpg
——大坪寨当年风貌都毁于那个愚昧而狂热的年代,若大的山寨仅余蛛丝马迹。古戏台约4米长的梯步石都是整条的
图片32.jpg
——看这立柱凳的雕工,不是天把天的活路,也不是一般人家能做得起的
图片2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13: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本帖最后由 蓝鸟 于 2014-1-25 13:33 编辑

67云龙狮子岩(另类寨)
    位于云龙中学的后面山上,可从云龙中学步行去,也可从云龙至铁门的小公路去(站在公路上就大看得到)。
图片2.jpg


——原先是有狮子头的,是在农业学大寨的时候放炮开石头修红旗渠打掉了,不过还好,狮子头打了,又成了现在的骆驼山,成了新的景点
图片3.jpg
  ——绰号爱情坡,当年读书时经常上去耍 。。。 ——爱情坡?.......时光流逝,回想起来应该是众多云中人的伤心之地吧
图片6.jpg 图片7.jpg 图片1.jpg
——走上岩顶看风光
图片4.jpg 图片5.jpg 图片8.jpg









图片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13: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68观音寨
       梁平目前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寨堡,现在寨上还有很多住户,且基本上都是原来的老房子。   梁平到 顺安左折入小公路约3公里到。

   观音寨,坐落在县城西25公里的聚奎镇沙岭村,海拔600米,面积100亩左右。虽然不大,但其经历非凡,一寨变三层,即外寨、内寨、内寨之内寨,普通百姓住在外寨,武装人员和一般人员住内寨,寨主和家族的头面人物则住在内寨之寨。

    观音寨大寨门,气势雄伟,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寨门左右侧悬岩顶上的石刻箭上弦图像,仍清晰可见。箭上弦表示提高警惕,随时作好应敌准备之意。大寨门外的右前方约200米处,有一岩峰矗立,名岩寨,与观音寨成犄角之势。当年小寨上修有炮楼,住有寨丁,是观音寨的前沿哨所。北寨门外30米处,有古井一口,此井不深,但泉水四季不断,是全寨平时饮水的主要水源。古井上端岩上刻有新龙古井四个大字,为何取名新龙古井呢?据说古时候此地先后有两条龙出蛟,形成两条河沟。先出蛟的老龙,是从老井出来的;后出蛟的是新龙,是从现存的井出蛟的,故称新龙古井


    观音寨始建于清代,为明清风格石质建筑,位于聚奎镇沙岭村,分外寨、内寨,有大寨门、北寨门、垮寨门三个寨门,由忠州(今忠县)石工历经十余年时间陆续建成,所用石材均采自本土线粒石,做工精细。如今,寨内依旧保存有完好的青石房屋、寨墙、生活饮用水源设施、物质购买交换地点和文化活动场所,另有朝门石碑坐东朝西,上有楷书文字“赐进士戴宝国敬撰,愚晚周思章拜书”等字样,是梁平200多个古寨中保存较为完好的。
    北寨门的上方,有颇为壮观的条石墙,把观音寨横断成两截,前部为外寨,后部为内寨。外寨供团丁、寨丁以及平民百姓居住使用,内寨供寨主以及要人居住使用。内外寨的隔墙,全为石条砌成,高约3米,全长约300米,似小长城。隔墙的右侧,有“新寨门”,是进入内寨的第一道关卡。进门后约百步到“花院子”,是一座走马转角楼。内有戏楼,经常演戏,故又名“同乐堂”,大概是内寨要人的娱乐场所。遗址犹存,但房屋已毁。在花院子附近有水池一口,专供内寨人使用,水池附近又有寨门一处,是进入内寨的第二道关卡。

        沿大赛门右侧前进数十米便是观音寺:观音寺已被满清政府下令烧掉了,现今只能看到一此断垣残壁,满清政府这一把火烧出了观音寺的历史价值,烧出了观音寺慷慨悲壮的一页。原来,明末清初,经过错综复杂的残酷战乱,清顺治十六年,梁山县终于正式划入清朝版图。此时明朝在梁山的最末一位姓曾的县官,抱定“忠义不事二朝”的志向,誓不降清,跑到双桂堂拜破山为师当和尚,法名胜幢印铠,破山为了避嫌,便把他送到这座观音寺中隐居起来。当时破山为了保密,自然不能道出真实地名,县官来此后,过着足不出户,几乎与世隔绝的孤寂生活,不久郁郁寡欢,困死荒寨,死前留有遗言:请积德行善者,将我葬于观音寨最高处,永远看着我大明之美好江山。


    清政府得知县官和尚事件的真相后,竟恼羞成怒,下令烧观音寺,铲除县官和尚墓塔,抛尸荒野,观音寨一片凄凉。

      明末,抗清名将姚玉麟的众多营盘中就有观音寨,明王朝在梁山的最后一位县官曾某,宁肯困死观音寨也不降清,成为千古佳话。清初以后,它一直为当地一姓孙的家庭所拥有。孙氏是“烟火千家,田产万担”,成为梁山大族。嘉庆初,白莲教兴起,孙氏自然是“劫富济贫”的对象,孙氏家族的头面人物陆续上观音寨避匪。他们之中,或“乐善好施”,或“救国难,向朝廷捐赠银两”,或“办保甲,剿匪有功”而由朝廷奖授七品、六品乃至四品官衔,以及候选县丞、团总等,同时上寨的还有孙家的至亲李氏家族,李家更是朝廷的实职官员,有清廷七品的内阁中书,有五品奉政大夫。总之,孙氏家族,位高权重,富甲一方。观音寨,成为富绅的避风港,地方武装的营盘。因此,观音寨也是有景可赏,人文可品,有史可探的旅游休闲好去处。

      内寨后面,有一平台,乃观音寨最高点,左右侧设有炮台,由于地势高,视野开阔,是寨主们休闲、观景之处。放眼四望,金城寨、牛头寨、海椒山、顺天寨近在咫尺,鼓角相闻。梁山城、聚奎场隐约可见。清风徐徐,心旷神怡。

图片1.jpg 图片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 50022802000170号

QQ|Q群②:15859176|Q群①:21483512|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梁平信息网 ( 渝ICP备11003097号

GMT+8, 2024-11-22 00:35 , Processed in 0.13947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