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蓝鸟

梁平地理与民俗(二):梁平寨庙(岩嘴亭山,堂寺庵洞祠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6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Re:梁平地理与民俗(二):梁平寨庙(岩嘴亭山,堂寺庵洞祠殿)

想请教一下彭老师县名“梁山”二字的由来。

百度百科写“553年(西魏元钦二年),置梁山县,以境内高粱山为名,治黄土坎”。

也问一下老师“梁”与“粱”的区别,以及以前“梁山寨”的位置及名字的由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Re:梁平地理与民俗(二):梁平寨庙(岩嘴亭山,堂寺庵洞祠殿)

21八角殿

——遗迹尚存,神仙菩萨多多,只是他们大多仍风餐露宿,凄兮得紧

 

——只有少数几个神仙栖居在半片瓦篷中,但仍难免风雨凄冷。人人都言神仙好,哪知神仙也这般惨惨无奈。。。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2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Re:梁平地理与民俗(二):梁平寨庙(岩嘴亭山,堂寺庵洞祠殿)

20浸水寺

   浸水寺,一个神秘的所在,一个遗迹消失殆尽的古庙。

——早先,把位置差不多的金竹园(曾经作过林场站点,也曾经作过养鸡场)当成了浸水寺的原址。因为这里废旧的房舍太有古庙的味道了,地势也好。。。

 

——同样,把金竹园坎下的一个小小庙当成了人们纪念原浸水寺神仙的一个寄托所在(当然,也许正是这样也未可知,因为这里地势也好)

 

——而在《锦绣梁平》里的记载,却让人觉得东山的高粱山庄(东山林场的一个管护站)就是浸水寺的原址(但书里的距离感和方位感又不大符合山上的实际情况)——另:下图1中所叙这条路中的“箩篼寨,回龙寺”,也还没找到痕迹,如有朋友知道或发现,请一定告知,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Re:梁平地理与民俗(二):梁平寨庙(岩嘴亭山,堂寺庵洞祠殿)

21八角殿

——在这多多的神仙菩萨中,因为那个倒乱时代的倒乱神经的原因,大多数没有了头——我不知道神仙菩萨的灵魂是放在头脑里的还是放在肚子里的,甚而同时放在头和肚子里的,总之,他们的灵魂在呼号,在飘飞。。。

 

——“泼贼,快快还我头来。。。”

 

——有的勉强给梪了个头,可这头实在不是他们原来的头哇,可怜的菩萨,可怜的山王

 

——尽管如此,善良的人们依然敬仰他们——这里的香火依然很旺。。。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Re:梁平地理与民俗(二):梁平寨庙(岩嘴亭山,堂寺庵洞祠殿)

21八角殿

   位于云龙到铁门公路的魏垭口(现在是林场的一个管护站)的左边山上(即林场管护站对门的山上),走小路一个小时左右就到。

  

 
《梁平县志》对八角殿的介绍是:八角殿位于铁门乡政府后山上。寺庙规模宏大,有三重大殿,数百座石刻塑像。据残存石碑字迹载,该殿始建于明末,重修于清道光25年(1845年)。文革中被毁。
实地考察访问,八角殿具体位置在老铁门乡政府后面(梁平县东山南端)的土地垭山上,座西南朝东北,正对前面山下梁平大坝边缘的云龙镇。神殿背依山峰,稳踞峰下略为倾斜的平台之上,左右被树山包围,前面密密森林之下是陡峭山坡,位置特殊,确是神仙境界。山上松竹茂密,绿荫森森,是梁平县东山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份。庙后那座突起的圆形山峰,树木更为茂盛,青苍苍直指苍穹,像八角殿的一位侍者,几十里外都能看见,特别惹眼。
寺庙规模确实宏大,三重大殿,前低后高,略有坡度。庙周围有院墙,进山门为第一殿,通道两边为神殿,供有雕刻精美的一排神像;除海坝两边各有三座大神像外,其它是12殿的阎王小鬼雕像,各种各样,活灵活现。走过海坝,进到第二重大殿,这是八角殿的主要部份,供的是玉皇大帝的极为高大的石刻雕像,两旁神龛上又有众多神像。神像雕塑技艺精湛,神圣威严。旁边还有一座包公像。上几步宽大的石阶,来到最后一殿,这里供的是如来佛和观音大士像。两边还有金童玉女、送子娘娘之类神像
 

[此帖子已被 蓝鸟 在 2013-12-26 21:25:05 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Re:梁平地理与民俗(二):梁平寨庙(岩嘴亭山,堂寺庵洞祠殿)

21八角殿

   

     传说,很早以前这里只有一个巴山峰修的仅八九匹木角的小庙,清代才修成规模宏大的三重大殿的。民国时期的40年代补修过一次,解放前后一两年,土匪猖獗,这庙成了匪巢,所以刚解放就开始拆庙,文革全毁。
这庙为什么会叫八角殿呢?当地76岁老人讲叙了一个神话传说。土地垭山上原有的小观音庙是明朝末年山下一个农民独自一家修的。这个农民中年无子,夫妇常常在心中向观音大士、送子娘娘许愿:保佑他们添子,就为他们在山上修庙奉祀。后来农民果然得子,于是就在山顶傍主峰修了一个仅八九匹木角的巴岩小庙,供奉观音菩萨和送子娘娘(两者实为一神)。后来,山下农村常有一个老大娘,背着药筐看病救人,不收药费,病人服药即愈。问老大娘家住何处,她不是不回答就只说在土地垭山上。后来有人细细追问,她才说土地垭八角庄因为她救治的人多了,其中有些是危重病人被救活的,病家感恩不尽,就专门到土地垭来找八角庄。可寻遍土地垭山上山下,哪里也没有八角庄。一天,一个病家恰好从山上小观音庙前路过,发现这八九匹角子的巴岩小庙,供的是观音菩萨,才恍然大悟,这就是那治病救人的女医生八角庄啊!原来女医生是观音菩萨。消息传开,都知道土地垭山上观音菩萨显灵,附近忠、梁、垫三县善男信女,踊跃前来烧香许愿和答谢菩萨救治之恩。后由善士承头募捐修庙,至道光年间,便修成三重殿的规模宏大的庙宇,因最早的小庙只八九匹木角,便将大庙取名八角殿
 
     这个传说,对建庙原因和庙名来历有一定可信度。因为明清时期人民的宗教迷信思想比较浓厚,常因一些附会传说,建庙修桥,留下众多文化遗迹,八角殿就是其中之一。据说解放前后直到现在,每年619日(观音生日),八角殿香火仍然旺盛。以前,观音生日,梁、忠、垫几县信士抬着大烛,虔诚地来八角殿烧香。八角殿的规模和石雕神像的数量及精湛技艺,在梁平县境内除双桂堂等几座大庙外,要算突出的。尤其可贵的是,经过灾难,梁平庙宇除双桂堂外,几乎全毁,而八角殿虽庙宇无存,石雕神像亦多无首,但现存的大大小小精美石雕神像还有百多尊。有的身首完整,衣服皱折花纹清晰,甚至有的还保存着红绿颜色,实在难能可贵。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Re:梁平地理与民俗(二):梁平寨庙(岩嘴亭山,堂寺庵洞祠殿)

21八角殿

——八角殿尽管隔公路不远,但山林茂盛,岔路又多,如果没人带路,可能要找很久。——06年我去过一次,但到去年我再去时就找不到原来的路了,因为山上开了一条较宽的车道,过去的好多参照物都寻不见了。后来找了两三个小时才找到。

——从垭口林场对面的那块盖有白色薄膜的土边的那条小路进山

   

——顺路上去就是林间隔火带,再上去就是林间车道

 

——走到这个硬挖缺了的山口就不要再顺车道前行了,要往右边那山缺缺进去(不然会走冤死你)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Re:梁平地理与民俗(二):梁平寨庙(岩嘴亭山,堂寺庵洞祠殿)

23菩萨顶大庙

——此庙就位于这巍巍苍翠的高梁山(东山,南华山)上

 

——现雷达部队就住在菩萨顶这块区域,过去还能进去,现在就进不去了(所以拍不到菩萨顶大庙所在位置的遗迹了)

 

——还好,很多年前在菩萨顶耍,上观景台,不小心拍到了“雷达部队天线处”(而这里就是清代建庙的位置)

 

——现在只能从部队区域旁边的简易公路上山,在这里也可以看见远处的沙坝水库和张兴桥水库等风景

 

发表于 2013-12-26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Re:Re:梁平地理与民俗(二):梁平寨庙(岩嘴亭山,堂寺庵洞祠殿)

蓝鸟:

21八角殿

    登八殿,其实有好几条道路。

    还记得曾有的观瞻和穿行其中的感悟。端坐于残存的石梯,沉下心来,透过婆娑、摇曳的竹梢,仰望高天上流云,聆听微风回婉的叹息......

——风雪中的神仙菩萨们,心里更是凄冷无比。。。(谢扣林兄补贴   蓝鸟)

[此帖子已被 蓝鸟 在 2013-12-26 22:39:05 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Re:梁平地理与民俗(二):梁平寨庙(岩嘴亭山,堂寺庵洞祠殿)

23菩萨顶大庙

   菩萨顶为东山山顶高点,菩萨顶大庙建在山顶,所以暂把其归入“东山以东”部分。

   

    据明代文学家曹学全《蜀中名胜记》记载:(在)县南20里,邑名高梁,又谓之都梁,皆因山也。传说2300多年前,战国末年的庄子曾经在山上读书并写作《南华经》,因此又名南华山。高梁山,其山势雄伟挺拔,菩萨顶是它的最高峰,海拔1061米。它一年四季,满山苍松,青翠欲滴,景色特美,所以成为梁山八景之首。
 
    清代诗人姜嘉佑《咏菩萨顶》诗前有序云:是山向结精舍,经献贼(封建文人对张献忠的蔑称)而毁,雍正间,有僧于(山)顶得铜如来一座,光彩射人,复建茅(庙舍)奉之这说明南华山顶很早以前就有寺庙,被明末张献忠带领的农民军毁坏,清代又才重新修建庙宇。清代另一诗人邵为鉴的《咏菩萨顶》诗中有“……醉卧苍苔,斜枕白日,庄生一梦蝴蝶酣,遽遽化作游仙客。诗人在这里写的是与老僧共饮,醉后昼卧,梦庄生化蝶一事。这是因为诗人游山时,探察过庄生读书遗迹,才会醒有所思,卧有所梦庄子读书南华山的传说在梁平至今仍有较大的影响,今天南华山下有南华村(属蟠龙镇),县城南门有南华洞,过去有南华医院、南华医校,县城扩建时南门新街名南华路。庄子是否读书南华山,在南华山写作《南华经》,到今天已经无处查考了。
 
    菩萨顶上清代修建的寺庙,位置在南华山最高的山顶上(即今空军雷达站架天线的地方)。庙的规模很大,四周有高大的围墙。进山门是两重雄伟的大殿,两边是和尚居住的精舍,右上方耸立着两层高的六角佛楼,雄伟壮观。据老人回忆,每年四月八,菩萨过生日,本县和邻县都有成群结队的香客,三步一拜,九步一叩,到这里来给庙里神佛送上大烛(水桶粗的蜡烛)。那时,单单来游玩看热闹的香客也极多。白天,庙里唱木偶戏,晚上演灯影子(皮影戏)十分热闹。50多年前菩萨顶大庙,在高高的山顶上,朝迎旭日,暮送夕阳,东山两面半个梁平的人民都能见到它雄伟壮观的仪容。可惜的是解放初,反封建迷信,开始拆庙,它只留下断垣残壁,供后来的人们追思它昔日的繁华。
 
    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梁山县令鲁庆在诗中这样赞道:

城南佛寺踞山巅,十里危坡达洞天。 俯看尖峰当半岭,遥看飞瀑出平川。

烟中树色云连郭,水畔人家屋似船。 面面奇观经指点,凭栏纵目一超然
——踞山巅城南佛寺就是菩萨顶大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 50022802000170号

QQ|Q群②:15859176|Q群①:21483512|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梁平信息网 ( 渝ICP备11003097号

GMT+8, 2025-4-13 00:37 , Processed in 0.92845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