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7883|回复: 1

中医补肾壮阳法在四季养生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2 00: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中医补肾壮阳法在四季养生中的应用
      首汉伟  副主任医师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人有熬夜、晚起床、贪空调、喝冷饮、吃冷食、吃速食、抽烟、喝酒、家庭工作压力大、不运动、房事失法等不良生活习惯,极易造成人体阳气虚弱,轻者为亚健康状态,重者则患上多种疾病。
       中医养生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用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阐述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四季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四季养生调摄,调整机体平衡状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补肾壮阳法用于亚健康的四季调摄,其顺时养生的观点为中医时间医学之规范,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服用巴戟胶囊是中医补肾壮阳法在四季养生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中医补肾壮阳理论与四季养生之关系渊源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阳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阳主阴从。
       阳,在万物生命活动中居主导地位;阴,在万物生命活动中居从属地位。《周易·彖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天统……大哉坤元,万物资始,乃顺承天。”东汉·华佗《中藏经·阴阳大要调神论》曰:“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天地之间,阴阳辅佐者人也。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阳中之阳为高真,阴中之阴为幽鬼。故钟于阳者长,钟于阴者短。多热者阳之主,多寒者阴之根。阳务其上,阴务其下。阳行也速,阴行也缓。阳之体轻,阴之体重。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故天地得其阳则炎炽,得其阴则寒凛。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阴阳盛衰,各在其时更始更末。无有休息,人能从之亦智也。金匮曰:秋首养阳,春首养阴;阳勿外闭,阴勿外侵。火出于木,水生于金,水火通济,上下相寻。能循此,永不湮沉……阴宜常损,阳宜常益……顺阳者生,顺阴者灭。”
       公认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将阳气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认为人之一身,统于阳气,并一一详细论述了阳气的生理、病理。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暍,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用取象比类的方法,以太阳在天体运行中的地位作比拟,强调阳气为生命之根本,并精辟地论述了因阳气失常、感受邪气而得病的道理。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
       人之一身,统于阳气,但春夏之养阳应通过扶阴气而实现,这种保阴以养阳的养生方法,其重点就是提扶阳气。故宋·庞安时《伤寒总病论·解仲景脉说》曰:“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时之刚柔。谓时当温,必将理以凉;时当暑,必将理以冷,凉冷合宜,不可太过,故能扶阴气以养阳气也。时当凉,必将理以温;时当寒,必将理以热,温热合宜,不可太过,故能扶阳气以养阴气也。阴阳相养,则人气和平。”
       明·张景岳高度重视人体之阳气,其《类经附翼•大宝论》曰:“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凡阳气不充,则生意不广,故阳惟畏其衰,阴惟畏其盛,非阴能自盛也,阳衰则阴盛矣……阳化气,阴成形。形本属阴,而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及其既死,则身冷如冰,灵觉尽灭,形固存而气则去,此以阳脱在前,而阴留在后。”阐释了扶持和保护阳气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大法。
       清·郑钦安,被中医界公认为“火神派”创始人,其《医理真传》曰:“子不知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自然百病不作。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重生。”
       天地万物,包括自然人在内,其之生、长、病、老、亡,无不由阳主宰。于自然人来说,打破了人体“阳主阴从”的相对平衡状态,就会导致阴阳关系失调而致病。阳气虚于外,则肌肤失于温煦,卫外之气不足,易为六淫之邪所侵而发病;阳气虚于内,易致脏腑功能减弱,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输布失常,形成虚衰之病变。
       二、中医补肾壮阳与四季养生之理论依据
       中医学对生命的认知、保养、治疗的出发点在于天地四季,中医养生则是依照时序调整生命的状态,与时俱进,与万物生息沉浮于天地,又保持自我内环境的稳定。
       人,应当顺应自然界四时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五脏在四季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调节机制。《太公六韬·文韬·守国第八》曰:“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静。”《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四季养生,保养培补阳气是主要原则。《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对四季养生的论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三、补肾壮阳理论指导下的四季养生原则
       补肾壮阳理论指导下的四季养生,即按照阳气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调整生活。
       1、春季是阳长阴消的开始,应该养阳。
       五行中,春属木,主升发,阳气初升,万物萌发,肝气内应。肝体阴用阳,是调动气血的重要脏器。春季气血从内向外走,故春天养生以养肝为主,宜顺应人体阳气始生的特点。
       春季气候变化以风为特点,风善行而数变,天气变化反复无常,易出现各种症状,补肾壮阳,提升阳气,抵御六淫外邪,以明朗的心境迎接明媚的春光,力戒暴怒与情怀忧郁,做到乐观向上,保持恬静、愉悦的好心态。
       2、夏季是阳长阴消的极期,亦应养阳。
       五行中,夏属火,主于生长,万物蕃秀,心气内应。夏季是万物生长繁荣的季节,阴气内伏,暑毒外蒸,以养心为主, 宜顺应人体体表阳气充盛而体内阳气虚弱的特点。
       夏季暑热,阳气蒸腾于表,全身毛窍大开,给风寒之邪以可乘之机,轻则造成经络痹阻,重则伤及脏腑,成为陈寒痼冷,难以治愈。元·丘处机《摄生消息论》曰:“不得在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宋·陈直《养老奉亲书》曰:“夏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
       夏季暑热,阳气蒸腾于表,全身毛窍大开,其中最易侵入的就是湿邪。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曰:“因于湿气之所感者,凡人之有湿,有内湿,有外湿。外湿足先受之,内湿者,多饮酒浆潼酪所致也,其血气熏蒸,上行如雾,首如有所包裹,而昏且重矣。惟湿蒸为热而不能除却,大筋受湿侵热蒸则软而短,小筋受湿侵热蒸则懈弛而长,软短故手足拘挛而不伸,弛长故手足痿弱而无力矣。”清·张志聪《黄帝内经集注》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阴湿之邪,上干阳气而冒明,故首如裹也。湿伤阳气,则因阳而化热矣。阳气者,柔则养筋,阳气伤而不能荣养于筋,故大筋软短,小筋弛长,盖大筋连于骨节之内,故郁热而软短,小筋络于骨肉之外,故因湿而弛长,短则缩急而为拘挛,长则放纵而为痿弃。”中医学界常感叹“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其原因就是现代的人不好的生活习惯,夏天应该出汗的时候却长期待在极低温度的空调室内,喝冷饮吃冰冻食品,汗液不能挥发而淤积体内,人体藏不住精气而阳气外越;脾为后天之本,主四季运化,为至阴之脏,喜燥而恶湿,故湿邪入侵,首先伤害的便是脾,脾一受伤,诸脏皆不得所养,故正气易虚,而湿气更难祛除。如此恶性循环,神医难治也!
       3、秋季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亦要养阳。
       五行中,秋属金,主肃杀,万物收敛,肺气内应。秋季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此时只有温养阳气才使得卫外之固,以养肺为主,宜顺应人体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状态的特点。
       秋季养生须根据气候的变化进行。秋分前,刚经历过酷暑,脾胃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功能,切忌大量进补以增加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秋分以后,随着气温逐渐转凉,接近冬季之时,可进补温热的食物。秋季万物萧条,易出现凄凉、忧郁、伤感等悲秋情绪,尤其宜注重心理养生,避免长期处于阴暗、孤独的环境中。
       4、冬季是阴长阳消的极期,更需养阳。
       五行中,冬属水、主闭藏,肾气内应。冬季阴气最盛,阳气最弱,所以冬季养生关键在于养肾、养阳为主,宜顺自然界闭藏的特点,以静养、藏精为主。
       冬季养生应注重敛阴护阳,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注意背部保暖,背部是“阴中之阳”,风寒易通过背部侵入而致病,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尤其应注意避寒就暖。
       5、四季常服用巴戟胶囊,补肾壮阳,能够有效的固护阳气,是科学养生的有效办法。
       四、补肾壮阳理论指导下的饮食养生原则
       顺四时科学搭配饮食,辅以中成药调理,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或减少疾病的发生。
       四季与五脏五味的关系密切,故《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养生的最佳食物源于自然界,故《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脏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辅以中成药调理方面,首选为巴戟胶囊。
       五、补肾壮阳理论指导下的起居养生原则
       一日补阳养生,应遵循昼夜阴消阳长的变化规律。《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人的一天的生理变化,也随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而变化。《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意思是说,一日之内,阳气随昼夜的变化而消长,子时到巳时天地之阳气主事,午时到亥时天地之阴气主事,人的活动要合随阴阳的消长而合理安排。午前,宜多接受阳光,以助人阳气升发;午后,宜静而少动,使阳气收藏,阴气饱满。故清·喻昌《医门法律·调理营卫》曰:“每至日西,身中阳气之门乃闭,即当加意谨护,勿反开之。”
       穿衣服不宜过暖过寒,否则易受邪致病,衣服的添减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春季,阴寒未尽,阳气渐生,早春宜减衣不减裤,以助阳气升发,故清·曹廷栋《老老恒言·燕居》曰:“春冰未泮,下体宁过于暧,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元·丘处机《摄生消息论》曰:“春季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夏季,气候炎热,宜逐渐、适当的减衣服,仍要避其寒凉太过。秋季气候转凉,要注意加衣。冬季,天寒地冻,穿衣应遵循元·丘处机《摄生消息论》所曰:“宜寒极方加棉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唯无寒而已。”论述最为完整最有实用价值的是宋·蒲虔贯《保生要录》,其《衣服门》曰:“臣闻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温。盛热能着单,熟衣外熟帐,或腰腹膝经已来覆被,极宜人。冬月绵衣莫令甚厚,寒则频添重数,如此则令人不骤寒骤热也。故寒时而热则臧,臧则不伤於温,热时而寒则加,加则不伤於寒。寒热若时妄自脱着,则伤於寒热矣。寒欲渐着,热欲渐脱。腰腹下至足经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冻。冻不至冻,温不至燥。衣为汗湿,即时易之。黛衣火气未歇,不可便着。夫寒热平和,形神恬静,疾疹不生,寿年自永。
       中医理论认为,北方属水,阴中之阴位,主冬主寒,头朝北而卧,阴寒之气会直伤人体元阳,损害元神之府。春夏,头宜朝东卧;秋冬,头宜朝西卧,方符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唐·孙思邈《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曰:“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
       违背自然界阴阳交替的节律,过度地使用人体的机能,就会引发疾病。《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曰:“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金·李东垣《脾胃论》曰:“劳力纯伤气,劳心兼伤血。”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劳证治》曰:“五劳者,皆用意施为,过伤五脏,使五神不宁而为病,故曰五劳。以其尽力谋虑则肝劳,曲运神机则心劳,意外致思则脾劳,预事而忧则肺劳,矜持志节则肾劳。”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一旦过度,都会损及阳气伤及正气,这种损与伤积累到一定程度,即患发疾病。日常生活中,服用补肾壮阳药物同时,应该坚持“适视养血、适卧养气、适坐养肉、适行养筋、适立养骨”这一基本养生法则。
       六、补肾壮阳理论指导下的房事养生原则
       精擅养生之道,则能长寿;房事不节,酗酒纵欲,必定早衰。《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养性序》曰:“王侯之宫,美女兼千。卿士之家,侍外家数百。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房室输其血气,耳听淫声,目乐邪色,宴内不出,游外不返。王公得之于上,豪杰驰之于下,及至生产不时,字育太早,或童孺而擅气,或疾病而构精,精气薄恶,血脉不充,既出胞脏,养护无法,又蒸之以绵纩,烁之以五味,胎伤孩病而脆,未得坚刚,复纵情欲,重重相生,病病相孕,国无良医,医无审术,奸佐其间,过谬常有,会有一疾,莫能自免。当今少百岁之人者,岂非所习不纯正也。”此把房劳过度造成夭折描写得淋漓尽致!
       《养生医药浅说》曰:“人生自幼至老,若阳壮精固,呈序赢而享寿考;若终日耗其精髓,呈盛壮亦必致夭折。”此更是简明扼要地指出,阳壮精固则长寿,房劳过度伤阳气损肾精则夭折。
       补肾壮阳理论指导下的房事养生,应该坚持六大原则,即欲不可绝、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强、欲有所忌、欲有所避。
       1、欲不可绝
       性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是一切生物繁衍的基础,故《易·系辞下》曰:“天地絪蕴,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古人把性生活与饮食相提并论,视作人类的两大本能。没有饮食,人类便无法生存,没有性生活,种族便无法延续。《孟子·告子上》曰:“食、色,性也。”
       人的性欲不仅应该获得满足,而且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天地阴阳之道。清·曹廷栋《老老恒言》曰:“男女之欲,乃阴阳自然之道。”
       古代房中养生家认为,人对性的生理需要,是不能戒绝的。葛洪《抱扑子·释滞》曰:“人复不可都绝阴阳,阴阳不交,则坐致壅阏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也。任情肆意,又损年命。唯有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意思是说,男女阴阳交合不能人为地压抑,根本的方法是要遵守一定的法度,如果这种需要与欲望受到压抑,那么就会发生疾病,甚至使寿命缩短。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房中补益》曰:“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若念真正无可思者,则大佳长生也。然而万无一有,强抑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损一而当百也。”
       女子,违背人的正常生理需要,强行压抑情感,失其正常的交合同样会致病。清·沈金鳌《妇科玉尺·月经》曰:“昔人谓精至,十年无男子合则失调;未至十年,思男子合而不得,亦不调,不调则瘀不去,或溃而入骨或变成肿,故云室女忧思积想在心,则经闭而痨怯者多……愆期未嫁之女,偏房失宠之妾,寡居之妇,庵院之尼,欲动不能遂,感愤不得言,多有闭经之疾。”
       总体来说,人的性欲与性要求得不到正常的舒展,受到压抑,就会损害健康。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欲不可绝》曰:“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本,故精盛刚思至,血盛则怀胎。若孤阳绝阴,独阴无阳,欲心炽而不遂,则阴阳交争,乍寒乍热,久而成劳。”明·万全《养生四要》曰:“夫食色,性也。故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口腹之养,躯命所关……设如方士之说,必绝谷,必休妻而后可以长生,则枵腹之瘠,救死不赡,使天下之人坠厥宗者,非不近人情者之惑欤?”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欲不可绝》曰:“圣人不绝和合之道,但贵于闭密,以守天真也。”人的房事,一不可戒绝,二要有节制。
       现代社会的人,绝欲者少,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大多数是阴盛阳衰,服用巴戟胶囊,适时补充肾阳,确保阴阳平衡,就可以减少疾病发生,延缓人的衰老。
       2、欲不可早
       从人体生理发育论,女子天癸未裕,不可近男色;男子方苞未开,不可近女色。南齐·褚澄《褚氏遗书·问子篇》曰:“合男女必当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聚;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完实。”
       性事过早,男伤精气女伤血脉,则百病丛生,不得长寿。明·万全《养生四要》曰:“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女子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曰:“羸女则养血,宜及时而嫁;弱男则饰色,宜待壮而婚……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童男室女,积想在心,思虑过常,多致苛损。男则神色先败,女则月水先闭。”
       性事过早,极易造成难治之不孕之症。南齐·褚澄《褚氏遗书·问子篇》曰:“未笄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阴气早泄,未完而伤,未实而动,是以交而不孕。”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子嗣·十机》曰:“童稚乃女子之时机也。方包方萼,生气未舒,甫童甫笄,天癸未裕。曾也有未实之粒可为种不?未足之蚕可为茧不?强费心力,而年衰者能待乎?其亦不知机也矣。”
       现代社会的人,早欲者多,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大多数是阳衰之体,服用巴戟胶囊,适时补充肾阳,确保阴阳平衡,就可以减少疾病发生,延缓人的衰老。
       3、欲不可纵
       “欲不可纵”出自《礼记》,《礼记·曲礼上》曰:“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主闭藏之主要生理作用是将精气藏于肾中,并使其不断充盈,防止其无故流失,为精气在人体内充分发挥正常的生理效应创造必要条件。
       肾之精气的输出和消耗不是无限的。即使是年轻人,肆意纵欲,流失超出了补充再生的速度,必将导致肾之精气的亏损,造成早衰、早老、易病、早夭等;中老年人,肆意纵欲,肾之精气亏损得更快,自寻死路也!
       有关欲不可纵的论述,医籍所载十分丰富。
       《金匮要略》曰:“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遣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黄帝阴符经》曰:“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世之人若不能秉灵烛以照迷情,持慧剑以割爱欲,则流浪生死之海,害生於恩也。”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养生禁忌》曰:“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
       宋·张澡《元气论》曰:“嗜欲之性,固无穷也,以有极之性命,遂无涯之嗜欲,亦自毙之甚矣。”
       《仙书》曰:“阴阳之道,精液为宝,谨而守之,后天不老。”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欲不可纵》曰:“声色动荡于中,情爱牵缠,心有念,动有着,昼想夜梦,驱逐於无涯之欲,百灵疲役而消散,宅舍无宝而倾颓。”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欲不可纵》曰:“恣意极情,不知自惜,虚损生也。譬枯朽之木,遇风则析将溃之岸,值水先颓。苟能爱惜节情,亦得长寿也。”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欲不可纵》曰:“肾阴内属於耳中,膀胱脉出於目眦,目盲所视,耳闭厥聪,斯乃房之为患也。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欲不可纵》曰:“人寿夭在於樽节,若将息得所,长生不死,恣其情,则命同朝露。”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欲不可纵》曰:“欲多则损精,人可保者命,可惜者身,可重者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坚,齿发浮落。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欲不可纵》曰:“年高之时,血气既弱,觉阳事辄盛,必慎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一度不泄,一度火灭,一度火灭,一度增油。若不制而纵欲,则是膏火将灭,更去其油。”
       现代社会的人,纵欲者极多,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绝大多数是肾精肾阳肾阴俱亏之体,服用巴戟胶囊,适时填充肾精,补充肾阳,保全肾阴,确保阴阳平衡,就可以减少疾病发生,延缓人的衰老。
       4、欲不可强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肾主骨,伤了肾气,也就有损于骨。强力入房则精耗,精耗则肾伤,肾伤则髓气内枯,腰痛不能俯仰,腰为肾之府,过度房事的人首先感到腰痛,就是因为伤了精髓,累及骨。
       有关欲不可强的论述,医籍所载十分丰富。
       《老子黄庭经》曰:“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
       晋·葛洪《抱朴子》曰:“才不逮,强思之,力不胜,强举之,伤也甚矣。强之一字,真戕生伐寿之本。夫饮食所以养生者也。然使醉而强酒,饱而强食,未有不疾而害其身,况欲乎?欲而强,元精去,元神离,元气散,戒之。”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欲不可强》曰:“阴痿不能快欲,强服丹石以助阳,肾水枯竭,心火如焚,五脏干燥,消渴立至。少水不能灭盛水,或为疮疡。”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欲不可强》曰:“强勉房劳者,成精极、体瘦、羸、惊悸、梦泄、遗沥、便浊、阴痿、小腹里急、面黑耳聋。”
       现代社会的人,强欲者也不少,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绝大多数是肾精肾阳肾阴俱亏之体,服用巴戟胶囊,适时填充肾精,补充肾阳,保全肾阴,确保阴阳平衡,就可以减少疾病发生,延缓人的衰老。
       5、欲有所忌
       怒时、饱餐时、醉酒时、病时、远行时、月经期等,不可房事,此为欲有所忌。
       《黄帝杂禁忌法》曰:人有所怒,血气未能定,因以交合,令发痈疽。又不可忍小便,交合使人淋,茎中痛,面失血色。及远行疲乏来入房,五劳虚损,少子。且妇人月事未绝而与交合,令人成病,得白崩也。水银鹿脂不可近陰,令陰痿缩。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欲有所忌》曰:“饱食过,房室劳损,血气流溢,渗入大肠,时便清血,腹痛,病名肠癖。”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欲有所忌》曰:“大醉入房,气竭肝伤,丈夫则精液衰少,阴痿不起;女子则月事衰微,恶血淹留,生恶疮。”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欲有所忌》曰:“忿怒中尽力房事,精虚气节,发为痈疽。恐惧中入房,阴阳偏虚,发厥、自汗、盗汗,积而成劳。”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欲有所忌》曰:“月事未绝而交接,生白驳。又冷气入内,身面萎黄不产。”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欲有所忌》曰:“金疮未瘥而交会,动於血气,令疮败坏。”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欲有所忌》曰:“交接输写,必动三焦,心脾肾也,动则热而欲火炽,因入水致中焦热郁发黄;下焦气胜额黑;上焦血走随瘀热行於大便,黑溏。”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欲有所忌》曰:“服脑麝入房者,关窍开通,真气走散,重则虚眩,轻则脑泻。”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欲有所忌》曰:“入房汗出中风,为劳风。赤目当忌房事,免患内障。”
       现代社会的人,房事毫无顾忌,肆意妄为,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绝大多数是肾精肾阳肾阴俱亏之体,服用巴戟胶囊,适时填充肾精,补充肾阳,保全肾阴,确保阴阳平衡,就可以减少疾病发生,延缓人的衰老。
       6、欲有所避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养生禁忌》曰:“大寒与大热,且莫贪色欲。”
       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欲有所避》曰:“凡大风、大雨、大雾、雷电霹雳、日月薄蚀、虹霓地动、天地昏冥、日月星辰之下、神庙寺观之中、井灶圊厕之侧、墓、柩之傍,皆所不可。”
       注意房事所避,于养生有益。
       七、结束语
       人,以阳气的变化作为生命兴衰的特征。因此,人的自然生命周期,实际是阳气变化的周期,而每年四季的转换是阳气变化的小周期。故《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补肾壮阳,是续充阳气、填精补髓、保全肾阴、平衡阴阳的根本大法。
       服用巴戟胶囊,是补肾壮阳的根本手段,是实现健康、长寿的最佳路径。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2 22: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本文为《补肾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文集》第五篇,首发梁平论坛,转载请注明梁平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 50022802000170号

QQ|Q群②:15859176|Q群①:21483512|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梁平信息网 ( 渝ICP备11003097号

GMT+8, 2024-4-18 09:34 , Processed in 0.13133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