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n175:
128: 你说的半边街我是熟悉的。我有个同学住那就在铁匠铺的旁边,姓袁。 那时的河水很是清澈,街上的人家用桶放了长绳,取河水洗衣做饭。 因同学缘故,也与那铁匠铺熟悉起来。在他家黑黢黢的厨房里有一只硕大的石缸,其上方一节竹管里不断有清水滴入缸中,原来他家的生活用水来自屋后的小山。这条半边街由铁匠铺收尾。再过去是一片农田。 这条石板路的尽头连着一座石桥。石桥的内侧有家小卖店,平时卖些油盐酱醋烟酒蜡烛等。我最初抽烟,就是在这家小卖店偷买杆杆烟(就是整包烟拆开了按杆卖),一分钱一杆多以蓝雁和重庆为主专卖红中学生。路的两边是农田,每到冬季水田干了,我们放学后就在田里用锯皮磨成的小刀玩分土地的游戏。踩在柔软的田地里,那种顺脚的舒服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景色最好当属开春,两边便是一片片的碧绿,被山坡挡住了些,看得见看不透,似乎这碧绿无穷。衬着这条弯曲的小河好一派田园风光。入夜,下了晚自习的我们,总是抢在最前头冲出教室,以便在这条路上撒尿。并成一排边走边渥。看着尿水在铺满尘土的路上印下几道水迹哈哈大笑,好开心。 转头再看,30年过去了。儿时的记忆那样清晰却又那样模糊,有几次在睡梦中还为此泪眼婆娑。 曾经风靡一时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伴随我们的成长,常常激动地憧憬着20年后再相会,该是怎样?01年,怀着难忘故土的情节再去红中路怀旧。尽管心里早有预期,但还被那片杂乱肮脏无序所震惊。人非物也非,罢了罢了。过去,是永远回不去了! [此帖子已被 yyn175 在 2011-2-21 17:02:30 编辑过] 谢谢175的回帖。你所说的袁家,正是我外婆家。你的同学,那就是我的表弟‘鼓眼’了。不知你们有联系没有?他参加工作时在氮肥厂上班,因上班睡觉锅炉出了事故,被开除。跳了多年烂坛。为了活命,参加农民工队伍,南下打工。最初几年食不果腹。经过打拼,终于混到一家大厂的甩手师爷了,月薪半方往上。生活总算上了正轨。 你说了一个细节,使我感慨无限。我都记不得了,用竹管引山泉入厨房水缸,这在梁平可能止此一家哟。感谢你又把我带入儿时的电影一般的画面中。我发这帖是最近看到半边街的白沙河的现状冲动有感而发的。希望人们要爱护家园,县里职能部门也该抓一抓了吧! 再次谢谢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