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园 何时敞开祭奠先烈之门——“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fficeffice" /> 五月一日,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国际劳动节又称“国际示威游行日”,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节日里的今天,我想起了那些“有功于国家、有功于民族英勇就义”的革命先烈,这样的节日,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节日,是否也应该属于他们,在这样的节日里,他们是否会为自己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而奋斗的理想无悔?他们是否会为偏离了信念的现实而惴惴不安?他们是否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含笑九泉?他们是否会为后人的景仰而感到些许的欣慰? 清明扫墓,是表示对前人逝者的尊敬与怀念。是的,清明是属于他们的,难道唯有清明、唯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清明是属于他们的? 清明节扫墓,其实扫墓本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清明扫墓了。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劳动节,烈日下,迈着沉重的步履,我来到烈士陵园。陵园前倒也宽敞,花台里鲜花灿烂、小草碧绿,一条柏油马路从门前经过。这里安葬着“为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人类的彻底解放而斗争、贡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的革命先烈。 我缓步来到陵园前,一道铁门、一把铁锁将我阻隔,许是为防止铁锁在日晒雨淋中锈蚀,还刻意在铁锁上缠绕了一个黑色的塑料袋(塑料袋比较好听,比较容易接受,应为垃圾袋),这样的景象,让我怎么也无法和烈士陵园应有的庄严、肃穆相关联。我无语、哀叹并无奈,就那样静静站立,任自己的眼眸潮润,任自己的热血上涌。 陵园前,除了略显神经质的呆立的我,便再没身影。只有门前那几棵并不高大的苍松翠柏,如陵园前忠诚的卫士,笔直的伫立,以恭敬和景仰,将这些共和国先烈守护,陪伴着那一颗颗勇毅、高尚、圣洁的心。 到底还有多少人平时会主动想着去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在清明节期间,除了烈士亲属,偶见学校、社会团体等有组织前来扫墓,而三三两两自发前往悼念的市民,几乎无从寻觅,更何况是平时。所以,与其说是相关部门为便于管理,给陵园上了锁,倒不如说是和平年代的我们在心中给陵园“上了锁”。 现实社会中,灯红酒绿之下,很多人都在讲效益、论生活、谈成名,并以此来教育他们的子女。但我们可能都忽略了这样一个认识,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如果不讲点“精神”,那还有什么希望。现在的人,物质生活很好,却略显肤浅(空虚),这也成了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缺了那一点“精神”。 我相信,绝大部分社会群体、自然人,对先烈、对烈士都是尊敬、景仰的,都对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是由衷的敬佩,也许大家是觉得即使去了烈士陵园也没什么实际意义,去烈士陵园也只是形式。但是我觉得,烈士陵园应该是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有明显标识),是让人们缅怀、凭吊先烈的地方,无论是有组织的还是自发的祭奠,都能更加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有的是爱国热情,但是,我们当今缺乏的或许不正是民族凝聚力? 继承先烈遗志,实现先烈遗愿,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清贫的、奋进的中国正需要这样的凝聚力,我们唯有卧薪尝胆,自强不息。 还有多少人在理解、思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还有多少人在体会、回味: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这三个时间段,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这三个时间段中,却都有中国爱国志士的不屈抗争! 同时,我也想起了三十年多前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共和国建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战争规模最大、牺牲人数最多的战争,那场经历了十年的战争,那场战争,那些生命,却是被肤浅的“重大军事行动”阐述。 战争,那场该死的战争,连共和国都不情愿提起的战争。 (为麻栗坡957位永久居民、每位烈士献上一朵鲜花) 无论是1979年的自卫还击战,还是80年代的老山、者阴山轮战,我军师出有名,在捍卫祖国尊严,维护领土完整,保卫人民利益的战火硝烟中,南疆军人打出了国威军威,以生命铸就边关,以热血浸染国旗,曾使万众瞩目,曾使人民感动,老一代革命家为南疆军人而感动挥毫——“国威军威向西南”! “重大军事行动”,就是那场战争的全部? 我站在烈士陵园铁门前,我轻轻的向你们走来,惟恐惊扰了你们的安详,离你们越近,我的心就越凝重。每走一步,我的心就沉一次,块块墓碑映在我的眼前,颗颗红星闪闪发光。它的庄严与肃穆,它的可歌可泣,它的启迪与感悟将深深的烙印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永不消散。 我怀着一颗沉痛的心向烈士们默哀,将心中那份深深的哀痛与崇高的敬意向烈士表达。我以一个新兵的恭敬庄严的向烈士们行一个军礼,抬起的手臂迟迟不曾落下,我是在用我所有的虔诚和勇气,向你们和我的战友表达我深深的思念和敬仰,我努力的控制着自己,不让心里的悲痛哭出声来,不让夺眶欲滴的眼泪滑落。 烈士陵园,什么时候,你能敞开大门,让我能细细阅读烈士碑文,让我能近距离的和先烈们对话,让我能将烈士们瞻仰,心于心交流。 我透过铁门,我环绕陵园残垣,虔诚的注视着那一排排坟茔,那鲜艳的党旗、那一颗颗红五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芒永驻。然而,本该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落叶满地,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烈士陵园里,不见庄严。 烈士已长逝,自然无语,生者却会寒心。曾是军人的我,常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战争再次来临,还会不会有人站出来呐喊:“跟我上”?假如战争再次来临,还会不会有人挺身而出? 我不是战争贩子,我讨厌战争,我也不是卖弄曾经去战场参加过作战的风骚(如果可以说是风骚:就是那仅存的几张零碎的战地记忆,已足够我欣慰一生了),而是想和平时期让人们对战争有那么点理解和感悟,也为在战场中牺牲的、伤残的战友祈祷。因为活着的战友都清楚记得当时他们是怎样为国为民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我们不能不怀念他们。 对越自卫还击战,仅麻栗坡烈士陵园就埋葬着957位烈士,至少有14个县市建有专门的“对越自卫还击战”烈士陵园。由西向东,依次是云南的金平、蒙自、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西畴、富宁;广西的那坡、靖西、龙州、凭祥、宁明、防城。而麻栗坡烈士陵园至今为止还有110多位烈士的亲属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多为贫困,有的甚至需要贷款以做路费http://www.lp023.com/bbs/ShowPost.asp?ThreadID=72838)从未前往祭奠(重庆籍3位),有的甚至几十年之后才知道亲人魂归何处,每每想起这样的情形,令人忍不住悲哀,怆然泪下。 假如战争再次来临,还会不会有人站出来呐喊:“跟我上”?假如战争再次来临,还会不会有人挺身而出?曾经有博友回答我这问题:“如果有人问我,再来一场老山、者阴山、法卡山、扣林山、靠茅山之战你还会参战吗?我会肯定的说;不!!!不是因为我怕死,而是因为我已心死,已经心冷,没有了当年那份高昂的热诚!”。 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们该说点什么?我们又该做点什么?我们该明白点什么?我们又该感悟点什么? 我相信,答案会有两种:会、不会。我能理解,我也能接受,都很正常。“枪林弹雨从不低头,马蹄呼啸快意恩仇;情如伤疤揭开才痛,血比酒烈爱比恨浓”。以对生命的无限尊重,以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方显中华儿女英雄本色。 假如祖国再次需要,我们依然会扛起钢枪,集结在军旗下,只等一声令下,跃然出击,挺身而出,血跃雄关,直到流尽我们生命中最后一滴鲜血,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对祖国母亲的无限忠诚。 我知道,战争中的小伙就是帅、就是猛,战士并不怕成为烈士,但是却最怕被世人淡忘、轻慢,最怕缺少记忆和最基本的认同。 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没有人愿意当烈士的民族是可怜的,好在我们历来是不乏英雄的民族,也是懂得景仰英雄的民族。(http://www.lp023.com/bbs/ShowPost.asp?ThreadID=72463) 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强调慎终追远,并不支持慢待先烈,政府和社会都有责任也在积极努力的维护烈士的尊严。然而,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在并不产生经济效益的烈士陵园,从平时来园祭扫的人流量情况和陵园安全管理、节约办公经费(临时工作人员工资)等角度考虑,政府的投入也就有那么点捉襟见肘了。而很多人认为,去一趟烈士陵园,并不能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什么“实际用处”,所以关注烈士陵园的人也就更少了。惟有那些烈士的战友、遗属,才对烈士陵园的状况最关心,然而,他们的声音太微弱了,他们的声音无法取得社会的共鸣,无法唤起人们对陵园的关注、对烈士的景仰。 先烈们,面对你们,我怎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共和国历史上!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伟大,有了你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才有了社会主义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日渐强大、繁荣富强。 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从小事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为了家乡的建设、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了民族的岿然屹立、为了祖国的昌盛繁荣而努力学习、工作,共创美好明天。祭奠先烈,警醒后人,我期待烈士陵园那一扇心灵之门为我们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