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洞的传说 前 言fficeffice" /> 童年时代,天真浪漫。本人常听父辈和一些长者在一起摆谈老龙洞的故事。他们把老龙洞说得活灵活现,神乎其神,很引人动听。流传中的故事大都围绕着蔡龙王、吕士道、田进士三人铺展开来,描述老龙洞的来历和经过。这些故事,父亲生前将其写成«老龙洞的传说»,并油印成册,遗憾的是原稿和油印成册的,固修造房屋而遗失,无法找到。不过,本人叔父曾有一本父亲送给他的油印册。叔父又通过那本小册子的内容增减了一些,但小册子仍然遗失。我便从他那里取得了一些材料,经过修改整理。凭记忆,逐一核对,最后算是把字完成了。当然,里面的内容可能不全。恳请知情人士予以补充纠正。 本人在闲暇之余,粗略叙述了二、三事。本着消遣,实属练笔。因此,书中错处难免,还望老前辈、读者批评指正,本人乐意接受。谢谢! 编者:简乃明 二00五年三月三十日 两山夹沟群山连,风光绚丽独静闲。 丛林吐翠百花艳,鸟语声声水潺潺。 山岩一对石洞生,两座古庙立山间。 不尽流水入大江,引来老龙古今传。 蔡先生成龙踞山洞 田进士京城遇老龙 在忠县、梁平、垫江的三县交界处,有一个群山环抱的山沟沟,此沟北面是铁门,南面是金华,东临忠县白龙村,西边径直通往云龙。山沟里风景秀丽,雅静,森林茂密,苍青翠绿,鸟语花香,泉水叮咚。真是仙家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就在这山沟的岩石上;盘古王开天辟地造就了上下一对相距不过五、六尺的天然岩洞,在洞内约六、七米处便汇聚成一个长长的洞道直穿山里,这就是有名的“齐口洞”清道光年间,有一位官爷沈某,在此游玩,欣然命笔题书“林坵洞“于石碑上,并刻字立于老龙洞口边。可惜,这块石碑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铲去刻上”毛主席语录“。这块石碑而今在本村5组村民家中作洗台板这用。庙内的基石也被一些村民另作他用。 在此洞东南方约三十华里的忠县后乡白高山金堂,有一 位姓蔡的老先生在此地靠教书过日子。他原是一个破落弟子,中年后常在白庙,金堂等地教书。因他没有家眷,无儿无女。独自一人过着孤独的生活。因此,每天放学后,他要求学生必须给他挑很多水作洗澡之用,否则不准回家。学生们无奈,只好听从先生的吩咐。但时间一久,学生们对他用水太多就产生怀疑,他们常常围在一起议论纷纷。这个说:“不晓得蔡老先生是怎么在洗澡,天天要这么多的水?”那个道:“一个人洗澡用这么多水,究竟是怎么洗?里面肯定有原因”。…… 一天放学后,学生们把先生布置的任务完成了。大都数学生都回家去了。有几个胆大的学生趁蔡先生关门之际,悄悄地转来依着门缝往里窥视。只见蔡先生脱掉衣服,跳入盛水的大黄桶里,忽然变成了一条水桶般大的花蟒蛇,在大黄桶里沉浮翻滚,好不逍遥。这几个学生当即被吓得魂不附体,一个个脸青面黑,悄悄转身便往回跑。“蔡先生不是人,是一条蛇精”。这个消息很快在孩子们中暗中传开。这下大家都明白了先生用水多的原因后,一个个很害怕,就再也不到金堂读书了。蔡先生见学生们突然都不来读书了,心里也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于是,他趁下大雨之际,化成蛟龙,口喷龙水,从金堂游出,在白高山梁子寻找栖身之处,在那一带,它停留了五十次,每次石板上就成了一个坑坑,由于山薄,所它不住。最后才游进了山中的“林坵洞“。后世人将它在百高山停留的地方叫名为”五十坑“,还有一个终年不干的凼凼,当地人称之为“龙井”,这些地名至今尚存。从此“林坵洞”就更名为“老龙洞”了。 老龙洞的名字一直流传到现在,居住在这一带的小山村便更名为“老龙村”了。 蔡龙王进入老龙洞后,在南面的林家沟的上段钻了一个出口处,现在叫“红岩洞。”这个“红岩洞”不在重庆市区,而是在铁门境内南边尽头。从老龙洞到红岩洞,约有十几里路,若经洞外的崎岖小路走,要经过余家山、太阳山、包谷地垭口、乌羊坪、牛项颈、石家槽等地。洞内共有十二道猪圈门,猪圈门很矮,就像老百姓家的猪圈门一样,人只能弯腰低头才能进去。有沙坝、蟠龙石、石龙过江、长滩、笋子山、扇子山、尖山子等大小地各十多处,洞内有蝙蝠和水生植物。还有阴河,深滩和石山(即钟乳石)。在龙宫金殿,有奇花异草。分上下两殿,楼房用金子构造的,金光闪耀,花香溢人,洞内怪石林立,千姿百态,风景别致可观,使人心旷神怡。 从此,老龙洞的蔡龙王常显灵验,发雨救灾,人们十分崇拜和敬仰他。 有一年就城起火,连烧数天不灭,皇帝也无可奈何。蔡龙王奉玉帝对旨前往灭火。他腾云驾雾,直赴京城上空施云布雨,不消一刻功夫功夫,大火就被满天大雨浇灭了。 此时,蔡见自己的学生田某也在京城打火,便按落云头,化成人身与田相见,师生相见,又是一番心情,暂且不谈。单说那田某,家住忠州后乡白龙村(现今水口庙),曾是蔡龙王的弟子,后来考中进士,就在京城继续读书。他与蔡龙王相见数年,自然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次京城不期而遇,甚是高兴。便邀先生到住所相叙后来这事。当晚,先生见学生突然愁眉不展,心事重重,问其缘故。田答道:“明天是家父六十大寿生日,因读书远离家乡,不能亲自回家祝寿,甚是不孝,故感不悦”。蔡安慰田不用着急,叫他把行李收拾妥当,明天自有办法让他回家为父亲祝寿。次日凌晨,蔡叫田伏在自己的背上,双目紧闭,就将田背起腾空而起、驾雾而去,……田只听得耳边是呼呼的风声。约一个时辰,风就停了,蔡叫田睁眼。田睁开眼睛一看,已到家乡水口庙了。打心眼里十分感激。田邀蔡先生进家歇息,蔡说:“不瞒你说,我已经是龙了,要回老龙洞去,仙凡有别,此地不宜久留,多谢你的好意,你回去吧!”然后交代了师生俩今后如何相见的办法:“我在洞侧边一岩石缝放一口哨,你找到后连吹三声,我便出洞相迎。记着,千万别让其他人知道了。”说罢就向老龙洞方向走去。有诗曰: 精心修炼已成仙, 万里之行一瞬间。 仙凡情缘割不断, 坑留五十后代传。 要知后后,请翻篇再看。 田进士三进老龙洞 蔡龙王水封六道门 田进士回到家中,见宾朋满座,好不热闹,心里是万分高兴。即刻拜见父母,并斟酒为家父祝寿。祝福他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此时,田府上上下下,个个脸上乐开了花,合家欢乐。 蔡龙王回老龙洞后,田进士很想念他。一天田进士独自一人走到洞口,依照蔡龙王吩咐的想见办法,在洞口一岩石缝取出一只口哨,他连吹三声,哨声响过,就见一位白发老人容光焕发地从洞内走出想迎。田进士就随先生浏览洞内景色,师徒俩携手前行,田进士对洞内奇景赞不绝口。二人行至龙宫金殿,分宾主相坐,田不胜感概心绪万千,对蔡说:“此地确是一凡仙家修身养性的仙境,洞外山水叫绝,洞中金碧辉煌。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于是两人谈古论今相叙旧事。 时间如流水,一晃便是数日,田进士思家顿起,便向先生起身告辞回家。临行前,先生送给田进士一条小金狗儿以此作为纪念。田谢过先生,抱起金狗儿便往外走了。走到山口,金狗儿要解便,田进士放下小金狗擦便,待他盖土之际,趁田不备,小金狗钻进了半山腰的石缝里去了,刹那间,从地上冒出一股泉水,直泻于百余尺高的悬岩下,形成了一条飞溅的瀑布。那瀑布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后世人称此地为“白水洞”。此景观在老龙电厂南边几百米处,下面的村庄命名为“忠县金鸡镇白龙村”。 田进士在家居住了一段时间,又想和蔡龙王相会玩耍,于是他又进洞与先生闲谈。在交谈中提及金狗儿因解便逃走一事,蔡龙王说:“金狗儿早就已经回来了”。这次想会分手时,蔡又将金狗儿捉出来送于田进士,并嘱咐他一定要好好看管,田谢过之后,随手扯来一束稻草套在其前胛处,将狗儿拴起提回家。心想上次你解便逃脱,这次提起走,不怕你解便,你可跑不了了。谁知到了家中,田坐下休息,金狗又挣断了稻草往厨房跑去,田随后赶到厨房,不料金狗又从灶背后钻土不见了,此处竟冒出一股浸水,公供田进士饮水所用,田大失所望,回头一看,那套狗的枯草却变成了一条金鞭。 田进士第三次进洞与蔡龙王的闲扯中又将金狗儿走失一事提起,蔡龙王说:“看来这个金狗儿是不愿意跟你了。它早就回来了,从此以后我保田家不缺水就行了”。分手时,老蔡送了一些金银器皿之物与田作为纪念。从那以后,从老龙洞出来沿河两岸直到水口庙长年不缺水,并且还有一些深脚田,烂田,直到现在,人们还称之为:“没有良心的田”。 有一次,一群放牛娃儿在老龙洞口玩耍时无意中发现了田与蔡相见的口哨,他们感到很稀奇,都争着在洞口好奇的吹了起来。蔡龙王以为是学生田进士来了。急忙从洞内出来迎接,出来一看,竟是几个放牛娃儿在吹,就气愤地将口哨收回,带到洞里去了。这样一来,田进士想要再见恩师,只能是在梦中了。 至此,老龙洞的名声是越传越广。有关蔡龙王的事儿也越吹越神。当时有不少清闲之人常去洞内浏览,观赏洞中景色。他们可以从老龙洞一直走到红岩洞,观遍十二道门内的风景。进洞观赏之人必须将全身洗干净,进洞去要虔诚,平时为人要心地善良,在洞内不能随地大小便,不能乱拿洞中所有的东西。否则,会葬身于洞中的阴河或是暗滩里。 有一次,不知从哪里走来一个人,在洞中游览,当他走到龙宫金殿时,见到金光四射的楼房和气味奇特的花草,久久舍不得离去。他在宫中转来转去,里外观看,见里面空无一人,顿起歪心,财迷心窍。他暗看思忖:“用一块笋壳将金瓦换成银子,一辈子用也差不多了……”。他想着想着,就走到玉竹边掰了一片笋壳,又转回楼房边换下一匹金瓦,揣在怀进里就走了。刚走进猪圈门边,脚下土地突然往下坠,并且速度很快,刹时成了一条阴河深滩。不用说,这个人当即就坠入滩内被阴河的激流冲走了。这时,从红岩洞过来的六道猪圈门和整个金殿也同时被大水封锁了。至此,每道猪圈门边都有一条阴河深滩阻路,进去的只能顺壁慢慢通过。由于大水封锁,人们再也不能到金殿游览了,真的好遗憾哪。有诗曰: 龙宫金殿仙居地,留给世人多少谜。 正直善良多仙遇,贪图财物性命丢。 欲知详情如何,请看下节。 吕士道大闹龙宫殿 蔡龙王化身破道法 话说在忠州后乡马灌镇的双井寺里,有一位道士,名叫吕士道,湖广入川来落于金鸡镇七合村墙湾,由于他长年修道,道法惊人,有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本领,据说距成仙公一步之遥,由此可见其人道法高深。 一个夏天的处午,他路过尖山子附近,见几个人在一块不大的豆子地里铲豆草,就对铲草的人开玩笑说:“不怕你们这么多人,今天下午你们铲不完啰”,铲草的人们大笑道:“笑话,这块豆子地哪有铲不完之理”,吕士道顺手扯来两根枯草,挽了两个坨坨,趁人不备,甩到地里,他也不声不响地走了。不一会儿,草坨坨竟变成两只活蹦乱跳的野兔,在地里窜来窜去,好不可爱哟。几个铲草的人丢下锄头就来抓兔子,他们在地里抓了一下千,野兔未逮住,豆草也没有铲完,倒还踩了不少的豆苗,只好灰心丧气地收工了。 第二天上午,吕士道转来见这些人还在铲草,就笑着忍不住院部问:“昨天我说你们铲不完,你们不相信,现在信了吧:”众人因昨下午未铲完豆草,回去又挨了骂,个个都无心理他,吕士道只好自己走了。 还有一次,吕士道外出云游,他走到白高山,口干舌燥想喝水,就问当地人何处有水井。当地人说:“我们这个地方没有井水,没有办法,人畜均饮用田里的水”。吕士道说:“那为什么不打一口井呢?”当地一位年长的老头说:“这个山梁上到处是石头,哪里有浸水冒出来哟?何况挖一口井也是装天上落的雨和地上的浑水,不如不挖。”吕士道说:“那不行!你去找一个花篮背篼装水,你莫在这里冲壳子”。吕士道:“你去找来,我自有办法”。老头只好去找了一个花篮背篼交给吕士道。 吕士道背起背篼,口念咒语,径直到山底下沟里背了一背水到山顶上,再把水冒出来。吕士道用手捧水喝了后,就继续赶路。那泉水冒出的地方至今还在。 有一年盛夏,久旱不雨,大地酷热,禾稻半枯,吕士道见此心里十分着急,怀疑是蔡龙王在搞鬼。他认为蔡龙王不过是一个教书匠变成的蛇精,而自己则是修炼多年的道人,凭道法定能将蔡龙王赶出老龙洞,自己进洞当神仙,发雨救民,好不逍遥。 一天他收拾行装,带着两个徒儿就向老龙洞进发。走了一个多时辰,就来到了老龙洞口,他环顾一下四面八方,自言自语道:“此地风景果然不错。”然后,又吩咐两个徒弟:“你们在外面等为师,我进洞以后,若遇天降大雨,草鞋打架,你们只管高声喊‘天兵天将’。千万不能喊师父,切记切记!两个徒弟点头应允。吕士道脱下脚上的草鞋,扮着天神,赤脚大步地向洞内走去,只见他用手撒血,指开封门的水,对直进入龙宫,见蔡龙王在睡觉,鼻息如雷。吕士道气得火冒三丈,一跃身在骑在了龙背上,并顺手给蔡龙王“啪啪”两个响亮的耳光。厉声吼道:“民间天干地裂,万物枯死,你还有此心情在这里睡大觉,还不快跟我走!”蔡龙王从梦中惊醒,他闷头闷脑,来不及细想,以为是天神驾到,背起吕士道就赶忙往外走。这时外面天色大变,乌云骤起,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不一会儿,哗哗大雨倾天而降,整个山谷天昏地暗。风声、雨声、雷声混成一片,吼声震天。两个徒弟见大雨落下,齐声高喊“天兵天将……”蔡龙王背着吕士道趁着大雨落下,直向忠州境内游去。此时,雨越下越大,风越吹越猛,雷声越来越响,地上的两只草鞋同时也随风互相打起架来,直向徒弟身上扑来。两个徒弟本来就害怕,一见这阵势,更是吓得不知所措,全身颤抖,脚像筛糠似的。本来心里是想喊师父叫“天兵天将”。可是嘴巴却不由自主地喊:“师傅我好怕哟!”此时蔡龙王背着吕士道已越过双井沟,忽听得有人喊师父。心里一怔,在怒道:“何处凡人,敢来戏我。”遂掉头转身,拖起吕士道重新迈回了老龙洞,并放出大水将洞门封死。 不一会儿,云散了,风停雨住,太阳也露出了笑脸。但洞内的水依然不停地向洞外喷出,两个徒弟的身边也依然如故地放着吕士道脱下的草鞋,而吕士道却…… 当天夜里,吕士道阴魂出洞,分别托梦于两个徒弟,叫他们用甑子把他的草鞋连蒸七天七夜不敞气,不揭盖,他就自有办法从洞中出来。两个徒弟醒来互相一谈,见梦景一致,便深信不疑。 第二天,他俩就在洞前架起锅灶,烧燃大火,用甑子蒸到第六天,下午时分,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讨饭的叫化子,走到甑子面前硬要讨碗饭吃,徒弟俩百般解释说没有饭,可那叫化子根本不听,还生气地说:“你那甑子里不是蒸的米饭,又是蒸的什么呢?说着就伸手去把甑一揭,只见一股大气冒出来,气冒之后,从甑内飞出一对白鹤,那一对白鹤直向老龙洞里飞去。真是: 平身道法大无边,敢闹龙宫佳话传。 回龙河处机关露,修炼道士未曾还。 要知吕士兵道性命如何?待我慢慢叙来。 世民清水显神灵 万古流芳建庙宇 上次说道那讨饭的叫化子将甑盖揭开,从甑内飞出一对白鹤,直向老龙洞里飞去,飞去如何?请君莫急,请看:它们进洞以后见门就啄,一直啄到六道门,嘴壳就折断了,死于洞中。这样一来,吕士道就永远在洞中出不来了。 吕氏家族为了纪念这位德高望重,道法高深的族人。把他生前用经卷,书籍及所用之物连同那双草鞋,用一口棺材装起葬于忠县金鸡镇七合村墙湾。(墙湾:双叫前湾,吕氏家族居地。) 过了几年,在他的坟前两侧各长出一棵黄果树来,并且长得很茂盛,此圹至今并无多大损害。 再说那叫化子,他不是别人,正是蔡龙王所变,他将吕士道这一招道法一破,吕士道就再也不能生还了。同时,蔡龙王也除去了自己的眼中钉了。后世人把蔡龙王掉头回身的地方取名为“回龙河”。也就是从金鸡到马灌的一半处。至今仍用此名。 蔡龙王击败吕士道之后。这一带就算它为大了。在常往年,旱情经常发生,有些年年份甚至连续大旱,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生产力低下,人们一遇天旱,就只能望天求情,乞求下雨了。 新中国成立以前,邻近几个县的老百姓,一遇旱灾,杀猪宰羊便成群结队的来洞中请水。他们排成队伍,七步一叩首,并且嘴里高声叫喊:“老龙洞,蔡龙王,发云雨,救黎民”。和“老龙洞,蔡龙王,放开水救良田”等虔诚进洞,致蟠龙石入烧香化纸。蟠龙石,在洞内有一尊大石头,形似龙盘成一团,故名蟠龙石。在蟠龙石处祈祷一番后就到长滩打水。由年长一些的一位老人将带来的罐子在滩内打好水后密封好。交给两个人抬,抬水的人将水抬起转身就往外走,灌水的人在后面用手捧水向抬水的人不断地泼水,使抬水的人身上沾水越多越好。次后还要回蟠龙石处再次祈祷一番,占卦测日。说来奇怪,到了下雨那天,有时竟然也下大雨。人们心里无比欢喜,都说蔡龙王能显神灵。当时,本村的长者张步发,张步政就会请雨这一招。 大清时,人们为了纪念蔡龙王,在洞前仿照想象中的龙宫大殿的模样为他建造了庙宇。在离洞庙不远的北面叫狮子包山峰的半山腰中,也同时建造了观音庙,与老龙洞的庙宇上下遥遥相对。观音庙地势险要,结构合理,依山建造,高十余层。并且只有一条路能进此庙。站在观音庙前鸟瞰老龙洞,一切景观尽收眼底。 在这小小的山沟里,两个洞口,两座古庙,加上苍青翠绿的繁茂森林,使此地变得更加清雅而秀丽。耳边只有鸟语的欢唱,淙淙流水声。不禁使人陶醉,令人心旷神怡。有点桂林山水的山的风姿。 人们把蔡龙王奉为神仙,岁岁朝供。参观老龙洞的人是越来越多,至此,老龙洞就越发越出名了。有道是: 老龙洞、在山间,留下美名万古传。 风光无限好,阳光照河川。 源源不断长流水,造福两县万顷田。 后 记 老龙洞的传说是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它仅流传于忠、梁、垫三县的一些村庄。老龙洞实际上是一个古老的,天生的自然岩洞,位于现在的忠县、梁平、垫江三县交界处的铁门乡新龙村长6组(原老龙村3组)内。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即“四清”运动〉,曾更名为“双石洞”。“文化大革命”时期又更名为“齐口洞”不久又恢复了它原来的名字---老龙洞。 老龙洞分上下干水两个进洞口,出口位于林家沟上段的红岩洞,全长十多里。相传过去能从老龙洞一直走到红岩洞。后来,由于地层发生变化,人们只能走到第三道门。第四道门有人潜水进去过。进去过的人说,过了封门的水后,里面仍然是干地。洞内确有阴河,每道门边确有深滩。据中国地质勘察他考查,洞内的阴河水它的发源地是青海,流向于长江。 在进洞后约六、七十米,干洞,水洞融为一条长长的通道。直伸山里。水洞流出的水顺着弯曲的河道流入忠县境内的白龙村,没河村一带,余下的水流入长江。洞内长有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即石山),还有多种水生植物生长。洞内蝙蝠很多,当你进洞用火把照明时,它会整个而倾巢出动,大有咄咄逼人之势,未曾游过老龙洞的人,会被之阵势吓一大跳。 总之,传说中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存在的,人物也是真的。到于是否真有龙和龙宫金殿等,这还是一个未解开的谜。 老龙洞前的庙宇和北面狮子包半山腰的观音庙,都是大清时期所造,从以前庙宇横额上可以看出来,距今大约四百年历史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两座古庙还是培育人才的学校。老龙洞前的庙宇作为学校培养了一代一代人,现在四十岁左右年龄的均在此庙念过书,教师也是来了一拔去了拔。任教时间最长的要数程霞,陈乔老先生了。该庙一直到一九七七年后才拆除。观音庙在解放初期还作过村办公室。当时,读书的孩子们曾到过老龙洞蟠龙石处打过砚台水“四清”运动,观音庙被拆毁。 大清年间,这里是一个三县交界处的一个最热闹的场镇,原名“老龙场”。从现在的水泥桥开始直至老龙洞后面的四里,两边都是成排的木房。每逢二、五、八这里可以说是热闹非凡。肉铺的生意很红火。小吃店的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水铰。(水铰店在观音庙下面) 第到月半节,中秋节,肉铺一天最好高峰卖过20多头猪的肉。赶场的人除了本地人以外,远至忠州,垫江,梁平。后因强盗,土匪成群和各种原因而被拆毁。 一九七三年,忠县黄钦水库修建时,想把老龙洞的水引去作为主流。曾调动了很多人员在老龙洞外修水渠,一直修了两年,后因各种原因未能成功。 两千年之后,老龙洞的水忠县很多乡村用水管接出去解决人民生活用水。目前,此地清泉已远至忠县马灌,拔山镇去了。 老龙洞历来为邻近几县的老百姓所敬仰。解放前后,有不少的人到洞内观赏。临走时,还敲点石山之类的东西带回去作装饰品以示纪念。 近来也有人在洞中,岩石上书写字迹作留念,比如“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还有少数人在洞内烧香烧纸,放鞭炮,求神许愿。 每月的春夏秋冬季,邻近县的不少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组织有纪律地前来参观。参观的人数每年可达千余人之多,最远的开江县也有人慕名而来。遗憾的是庙宇拆毁,景观不如原来壮观了。人们乘兴而来,只有观赏那两个天生的石洞和洞周围的山和水了。 进洞观看须带照明用具,电筒在洞里再亮的灯也不行,不如带柏皮火把或向日葵杆,这样一来可以检查里面是否缺氧,二来可以吸引蝙蝠,让你领略一下蝙蝠咄咄逼人之势。 现在,到老龙洞的公路已修到洞门口。还算不错。 为此,原老龙人民希望引进资金在此地修建避暑山庄或渡假村。到那时,确实是一凡仙境之地了。老龙人民欢迎远方的游客来此地旅游、观光。当然,我们更欢迎那些喜欢探索老龙洞内奥秘的人们到来。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