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5814|回复: 2

魂魄诸家学说解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3 23: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魂魄诸家学说解之一
                   首汉伟  执业医师 国学学者
       提到“魂魄”二字,不少人会立即联想到封建迷信。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道家、佛家、医家、易学,有关魂魄思想的论述都有着丰富而完备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在中医学领域,魂魄理论一直指导着情志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厘清诸家学说魂魄理论体系脉络,以去糟取精的精神阐释之,对破除封建迷信、科学合理利用魂魄理论为人类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魂魄字源释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魂,阳气也。从鬼云声。魄,阴神也。从鬼白声。”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曰:“天气为魂,地气为魄,反之玄房,各处其宅。”高诱注曰:魂,人阳神;魄,人阴神也。
       清·陈立《白虎通疏证·论六情所配之方》曰:“魂魄者,何谓也?魂犹伝伝也,行不休也。少阳之气,故动不息,于人为外,主于情也。魄者,犹魄然着人也。此少阴之气,象金石着人不移,主于性也。魂者,芸也。情以除秽。魄者,白也。性以治内。”
       魂,左“云”右“鬼”。云,气流,处于流动变幻不息之状态;鬼,支配某物的神秘能量。魂,表示人体内不可捉摸的能量,造字本义为比喻人的流动变幻不息的神秘能量,为生命最重要的元素,统领精神。
       魄,左“白”右“鬼”。白,“泊”的省略,停靠之意;鬼,支配某物的神秘能量。魄,表示泊魂之所在,造字本义为支配肉体、并依附肉体而存在的神秘性静态能量。
       魂与魄,二者都有支配某物的力量,魂支配的对象无形,而魄支配的对象有形。
       二、易学之魂魄论
       1、魂魄阴阳说
       魂魄阴阳说,为东汉·魏伯阳首创,其《周易参同契》曰:“阴阳为度,魂魄所居。阳神曰魂,阴神曰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室”为名词,本义为夫妻的卧房;“宅”为动词,本义为托木架梁,筑屋建房。阳主动,阴主静,故“魄”如室,主静,“魂”如宅,主动。此论从阴阳层面立论,高度概括魂与魄二者之间的关系,后世有关魂魄阴阳学说之论述皆以此论为基。
       2、魂魄精气说
       魂魄精气说,源于《周易》,《周易·系辞上》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北宋·邵雍认为,精气为形体为魄,游魂为变为神,两者之间是体用关系,故其《观物外篇》曰:“魂随气而变,魄随形而止。故形在则魄存,形化则魄散……精气为物,形也,游魂为变,神也。精气为物,体也,游魂为变,用也。”
       明·林希元认为,气为魂,精为魄,精气合则人物成,人体魂魄具有具体生理功能,故其《易经存疑》曰:“阴重浊有迹故为精,阳轻清无形故为气,精气合方成人物,人物既成,则气为魂,精为魄,人之耳能听目能视皆精魄也,人之喘息呼吸皆魂气也,其生也,以精气之合,则其死也,以精气之散,其散也,魂气归于天,精魄归于地,各还其原也。”
       清·陈梦雷认为,精气和魂魄是相对应的关系,但有生死离合之别,并首次阐释了梦魂的说法,故其《周易浅述》曰:“人体在生谓之精气,在死谓之魂魄……人生谓之气,死谓之魂。乃梦中不谓之气而谓之魂者,盖当其睡梦,生而有死之形。气虽未绝而精不用事,故魂与魄离而有梦,此又阳中之阴也。”
       后世诸易学家对精气与魂魄对应解释差异较大,但总体认为魂魄本质是构成人生命的两个重要概念,即神、形两个关键因素。
       3、三魂七魄
       易学中,三魂七魄的含义大致来说有三,论述的差异为数字“三”与“七”的理解上。
       隋·萧吉《五行大义》阐释三魂七魄的几大分类曰:“魂有三,魄有七者,阳数奇,阴数偶,奇数始于一,一则元气。魂虽是阳,非曰始元,一后次三,故魂数三。又云:因天地二气合而生人,人又一气,三材各一气,故魂有三。阴数二,二亦阴之始,魄虽是阴,又非元始,次二后四,阴不孤立,必资于阳,就魂之三,合而成七。又一解云,魂在东方,取震数三。魄居西方,取兑数七,三魂七魄,合而为十。”
       清·素朴散人刘一明认为,魂分善恶两种,而魄的凝结和消亡均需要七七四十九日,其《周易阐真·卷首》曰:“游魂主生,其性善,感则生喜;鬼魂主死,其性恶,感则生怒……至于魄者,借血气之灵,受金气而凝结,生后七七四十九日而始全,死后七七四十九日而始灭,世俗亡人,七七四十九日之期,正为此耳。”
       近代·青龙山人厚音认为,三魂七魄的实质为天七地三,其《紫微中至》曰:“天七指天之日月五星七政,在人身喻七魄;地三指地之水火土三要,在人身喻三魂。天地得七政三要上下相交而化生成物,人身有三魂七魄往回相守以修炼还丹。”
       4、魂魄与五藏神
       五藏神,《黄帝内经》有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在易学中也可见不少零散论述。
       隋·萧吉《五行大义·配藏府》长篇巨论阐释魂、魄分别为五藏之肝、肺所主,其认识和《黄帝内经》一致。
       北宋·邵雍《观物外篇·卷四》曰:“心藏神,肾藏精,脾藏魂,胆藏魄。胃受物而化之,传气于肺,传血于肝,而传水谷于脬肠矣。”但,魂藏于脾、胆藏于魄的说法,与《黄帝内经》中的论述不同。
       清·素朴散人刘一明综合前人观点,进一步论述了魂魄与精、神、意之间的关系及秩序,其《周易阐真》曰:“但后天五物、五贼,虽是五行所化,其中犹有分别,五物之中,精、神、意皆后起,虽魂、魄最先,魂更先于魄也……意者,思虑动作,所以役使精神魂魄四物者也。五物、五贼,皆是生身以后所有,所谓已生出者也。以其事在生身以后,故谓后天。”
       三、道家之魂魄论
       1、魂魄“元精”说
       道家首次提出“元精”概念,其认为元精为先天所生,和人的意识密切相关,故清·朱元育阐发东汉·魏翱《周易参同契》易理,其著《参同契阐幽·性命归元章》曰:“十月胎圆,太虚中一点元精,如云行雨施,倏然依附,直入中宫神室,作我主人。”
       古健青、张桂光等著《中国方术大辞典》则强调了元精在人体生命构成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元精与交感精的区别,其曰:“元精,指禀受于天、与生俱来的生命物质。它与后天交感之精不同,是人的生命之本、修炼内丹的重要物质。元精与元神、元气混合结为一体,便成内丹。”
       将“魂魄”明确称之为“元精”,则见于民国·魏尧则《一贯天机直讲》,其曰:“及至后天气足,十月胎圆,动已极矣。极则穷,穷灵变,变则化,忽然遽生知觉,踏破胞胎,而下生者,因中阴入主,神气已全也。中阴者何?俗谓‘灵魂’是也。此物道家称之‘元精’,谓夹带情识,又谓识性;佛家称之‘中阴’,谓带无始劫来之业根;儒家名之‘人心’,谓含食、色之性。感附人体,则为神魂;混合尘情,则为识神;飘荡空中,则为中阴。《楞严经》译为‘中阴’二字,或因其为纯阴无形之空体耳。俗总称为魂,义实不当。盖‘魂’对‘魄’言,必此物入人身中,清灵者化魂,浊恶者化魄。此时无魄,乌可为魂!又儒书谓人死魂归于天,魄归于地,又似以性为魂。又人有三魂之说,则似一为不生灭之性,一为此有生灭之中阴,一为地狱受报之鬼魂。后人著书,漫不加察,多混三教所命之名而言,故难详为分晰,且与道无关,亦不必为之解释也。”此处的“灵魂”,为魂魄的总称,即魂魄为元精,且魂与魄两者有清浊之分。此处的“识性”,统领魂魄,道家又称之为识神。
       虽然,人意识下的魂魄,就相当于元精的概念,但实际上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元精,道家元精有先天与后天之分。
       1.1、道家精、气、神与魂魄关系
       A、道家精、气、神有其特殊涵义
       道家精、气、神又称元精、元气、元神,民国·魏尧则《一贯天机直讲》曰:“元神为乾元祖性,其体本空;元气者,父母交时,两精两气相合而生之气,即后天之先天炁也;元精者,混元至精也。三者合一,即可成道。”以从人体受胎以至于婴儿降生过程论,人体生命的最初,男女由于情欲而产生精神及肉体的结合,和合而为一,所成一气,就称之为元气,故东汉·魏翱《周易参同契》曰:“人所禀躯,体本一无。元精云布,因气托初。”男女合体媾精所生的元气,遗传有父母的气质之性,然后感动先天之炁,从虚无中来,而结胞胎。先天之炁,即是元神,也即无极而太极也,虚静无事,浑浑沦沦,无可名状。道家认为,元神存在于虚空之中,受到元气的感召而进入人体,并非父母遗传所生物质。先天之炁,乃祖炁,男女合体媾精即产生,而后天无法补充,所以才生为凡人。道家修行目的之一,就是从虚空中补充先天之气,从而延年益寿及超凡入圣。之后,元神和元气结合,受到父精母血的包裹而成胎儿,由脐带通母之呼吸,以为呼吸,而吸收外来之气,是为后天之气。由父精母血潜滋暗长,而发育成胞胎,此为人在母腹受形结胎的顺序。元神的概念有神话色彩,元气的概念与现代医学的受精卵类似,但道家认为,元神是可以独立存在的,生命的产生除了受精卵以外,还需要虚空中的元神参与。
       B、道家精、气、神三者相互关系
       民国·魏尧则不仅阐释了元精的概念,也阐明了三者关系,即元神与元气和合能生元精,元精为元神、元气的载体,故《一贯天机直解》曰:“神无形属阳,气有形属阴,精则阴阳混合而生者也。道生一,一者神也;一生二,二者气也;二生三为精。三者合一、二而成,故言精可统神、气二者。神在先天为万化之主,在后天则寓于元精之中。而气之行住,又随神之动静,神行则气行,气行则精生。人之性命,即一神一气而已。神气合而产精,精附形身而为之宰。在先天,元神本真空,元气为妙有,而元精则有无不立,又有无相入者。此精之所以先言精衍也。后天之身,元神元炁皆深藏而不见,惟有元精,尚可于静寂中求之。”
       明·陆西星认为,元精、元气、元神三者中,处统领地位的是元神,元气、元精为元神的基础,元神动则元气行,元气行则耗元精,故其《方壶外史·神统论》曰:“故神藏于精,则谓之曰精神;神藏于气,则谓之曰神气。精气之得神而王,犹臣之得君而尊也。故修真之士,莫要于养神。神即性也,性定则神自安,神安则精自住,精住则气自生。何以故?性定则心火不至上炎,火不炎则水不干,故身中之精亦住。凡身中五脏六腑之精皆水也。身中之精既住,则肾中之精可知。肾为精府,精盛于肾者,积水生潮,滃然上腾,如云雾然,熏蒸四大,灌注上下。吾以元神斡运乎其间,则升降进止,如运诸掌,是谓水火交而成既济也,是谓后天之气而得之似醉也。”
       C、道家精、气、神的先天后与天之分
       元精、元气、元神有先与后天之分,其差别为“识神”的有无,也就是“意识”的有无。民国·魏尧则引变清·朱元育《参同契阐幽》语于《一贯天机直解》曰:“十月胎圆,纯然混沌虚无中生出一点元精,入我中宫神室,作我主人。”道家的凡人投胎说认为,胎儿十月分娩之前,体内精、气、神为先天精、气、神,故此时胎儿并无意识;十月期满,“中阴”自虚空中而来,入住胎儿身体,此后,“元神”就变成识神,元气、元精随之而变成后天精气。“中阴”,即道家的“识神”,也就是我们的意识。“元神”与“识神”,指人的心神所处的两种不同状态,元神即无思无虑的虚静心神,识神又称“思虑神”、“欲神”,即常人日用的思维心神状态。随着后天精、气、神的产生,魂魄亦随之而生,故唐·吕洞宾《太乙金华真经·元神、识神》曰:“一灵真性,既落乾宫。便分魂魄。魂在天心,阳也,轻清之气也,此自太虚得来,与元始同形。魄阴也,沉浊之气也,附于有形之凡心。”明了道家精、气、神的先天后与天之关系,道家魂魄概念对应的是道家后天元精。
       D、魂魄、识神、元精之关系
       魂魄相当于后天之元精,道家后天元精又称交感精,与先天元精有所不同,故民国·魏尧则《一贯天机直讲》曰:“所谓精神魂魄意者,精即交感之精,神即思虑之神,意即妄动之意,纯是后天情欲之主。”
       后天元精(交感精),为识神、呼吸气、先天元精四者和合而成。同魂魄对应起来论,魂,相当于先天元神与中阴和合,生成后天识神,居于泥丸宫(脑腑),支配人体的思虑、谋虑等高级精神活动;魄,相当于先天元气与后天呼吸之气和合生成,主要支配人的形体。民国·魏尧则《一贯天机直讲》曰:“盖人之受气,有先后天之分。成胎之时,所感受之元始祖炁,为父母未生前之事,本来之空性是也;下地之时,所摄入之呼吸之气,为父母生时之事,色身有形之命宝是也。‘生身受气’四字,泄尽先、后天之机矣。夫自中阴外来,占有中宫,性往顶上,命入命门,太极分为两仪而下生。剪断脐带,空气冲入口鼻,而有呼吸,从此息息相通,以此呼吸之气,为营养色身之具。五官四体,因而能动;一呼一吸,无时或已。因此后天呼吸,留恋元气,而元气凝固不散;因其不散,又能招摄呼吸之气。二气互相为用,人得生存,循环不穷之道也。而元气居于脐下、命门、阴跷之间,故《内经》名为‘关元’、‘气海’。关元者,关此元气者也,亦元气结成之关也。当胎儿在母腹成形之时,元气即住此间,故能通母呼吸。此元气本由父母之气混和氤氲化生,与太极中生生之气同为一体。父母交媾以后,父精母血包先天炁及此后天之先天气,而成此形。成形后,此气在脐下一寸三分,即为此形。阴阳相包,动而开阖成为胎息,与母之呼吸,完全相通,遂能招摄外来后天之气。”
       2、三魂七魄
       三魂七魄是道家对魂魄认识的重要概念,是道家认识人体形神功能的具体体现,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说魂魄》曰:“夫人身有三魂,一名胎光,太清阳和之气也;一名爽灵,阴气之变也;一名幽精,阴气之杂也……其第一魄名尸狗,其第二魄名伏矢,其第三魄名雀阴,其第四魄名吞贼,其第五魄名非毒,其第六魄名除秽,其第七魄名臭肺。”
       2.1、三魂
       三魂为二阴一阳,胎光为阳,爽灵、幽精为阴。结合内丹的精气神学说论,胎光乃清净之魂,相当于先天之元神,保持清净之性,可以延年益寿;而爽灵,相当于后天元神,也就是思虑之神,劳神则耗气;幽精,相当于人的食色之性。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说魂魄》曰:“夫人身最贵天地,委形三元真气之所戴,若合三气百神,而不至于死。夫三魂者。第一魂胎光,属之于天,常欲得人清净,欲与生人,延益寿算,绝秽乱之想,久居人身中,则生道备矣;第二魂爽灵,属之于五行,常欲人机谋万物,摇役百神,多生祸福灾衰刑害之事;第三魂幽精,属之于地,常欲人好色、嗜欲、秽乱昏暗、耽著睡眠。爽灵欲人生机,生机则心劳,心劳则役百神,役百神则气散,气散则太清一气不居,人将丧矣;幽精欲人合杂,合杂则厚于色欲,厚于色欲则精华竭,精华竭则名生黑簿鬼录,罪著,死将至矣。夫人重色欲,必昏邪秽乱,不避三光、四明、雷霆、神察,为四司所录,五帝所责,延累九玄七祖、父母长居幽途,荣禄长生不可睹矣……若阴气制阳,则人心不清净;阴杂之气,则人心昏暗,神气阙少,肾气不续,脾胃五脉不通,四大疾病系体,大期至焉。旦夕常为,尸卧之形将奄忽而谢,得不伤哉?夫人常欲得清阳气,不为三魂所制,则神气清爽,五行不拘,百邪不侵,疾病不萦,长生可学。”
       道家也按人体位置上中下定义三魂,故北宋《养命机关金丹真诀》:“上魂胎光,中魂爽灵,下魂幽精。”
       2.2、七魄
       元·陈致虚认为,人行恶行,引人入邪道者,为七魄,故其《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曰:“尸狗主贪,伏尸主食,雀阴主淫,吞贼主偷,飞毒妄想,除秽败善,臭肺主一切烦恼,以其不善,故名亦恶。人但念头不正,即便引入邪道,耽滞酒色,游梦众恶,污浊秽行,迷乱多睡,耗精疲神,丧气多病,恼乱至死,彼却纾快。”
       道家认为,七魄为恶,其作为人的食色之性,是人生烦恼及疾病产生的源头,故《正统道藏》之《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七魄者,阴邪之气为鬼也。能使行尸,惶贪嫉拓。恶梦咬齿,令人口是心非。遗精好色,慕恋奢淫。全无淳朴,只以鬼行……诸残病生人,皆魄之罪,乐人之死,皆魄之性,欲人之败,皆魄之疾。夫七魄积阴之气,其形类于鬼也。令人多欲伤劳,窒塞拘急,好秽不好争。能使行尸,背生向死,谄曲诡诈,慕恋女色,日夜兴恶,催人早死。遣入鬼趣,能蔽障人生门,名曰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飞毒、除秽、见肺。”
       2.3、三魂与七魄关系
       道家认为,魂阳魄阴,魂善魄恶,魂在人之身体出入具有游动性,魄居人之身体具有欲望丛生性,魄得魂制,人体方能安故,故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说魂魄》曰:“夫人身有三魂,谓之三命。一主命,一主财禄,一主灾衰;一常居本属宫宿,一居地府五岳中,一居水府。以本命之日,一魂归降,人身唯七魄常居不散。若至本命日,一魂归降,检行生人,与魄合察衰败壮剑若三魂循环不绝,则生人安稳无玻其日可清净身心,不酒,不色,著新衣,焚香习善。至本命日,若欲睡则睡少时,魂与魄合即去。若其日淫醉昏乱,魂归,去身三步取合不得,秽气冲射,魂遂去而不归。如三度魂归不合,魄即去身,神拏矣。魄者阴也,常欲得魂不归;魂若不归,魄即与鬼通连。魂欲人生,魄欲人死。魂悲魄笑,曰:归无我舍,五鬼侵室。三魂绝而不归,即魄与五鬼为徒,令人游梦怪恶,谓之游魂;身无主矣,令人行事昏乱,躭睡好眠,灾患折磨,求添续不可得也。一年六旬,魂六度归身中,制御阴魄,令不与阴邪通好,百神交会,形体灾难不侵;若六旬不返,魄得其便,与阴鬼谋,人将亡矣。”
       需要注意的是,七魄虽令人欲望丛生,但对人身运行有重要作用,道家制七魄的原则是:清心寡欲,不断情绝欲。
       3、魂魄五神说
       道家关于魂魄的说法还包括魂魄五神说,与《黄帝内经》五神概念出入不大。唐·胡愔《修真十书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卷》曰:“故立五藏者,神明魂魄志意之所主,是以心主神,肝主魂,肺主魄,脾主智,肾主精。发外为五事,上应五星,下应五岳,皆模范天地、禀象日月,触类而不胜言。”
       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21-6-23 23: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首发梁平论坛,转载、引用,请注明出自梁平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5 22: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细看了一下,有错别字,为录入打字错误;有标点使用不当,为修订马虎所致。
待修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 50022802000170号

QQ|Q群②:15859176|Q群①:21483512|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梁平信息网 ( 渝ICP备11003097号

GMT+8, 2024-11-21 21:19 , Processed in 0.12529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