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净是大山,山村、乡镇、县城,都在山边、河边,山洼洼里面。山路又险又长,再遇到修高速、改道、塌方,长时间的爬山和烂路,早已把我的两个胳膊抖得酸软无力。到满月乡的最后几公里,双腿就像直戳戳地木头一样。眼看胜利在望的时候,我被拉爆了,宁愿推着走也不上马。
事后,时间线说了大实话,这比头天的108公里难度大多了。真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身体疲累的叠加,考验着一个人的信念坚定与否。人为设限,只会让你倒在黎明前的黑暗。
第三天,预计88公里到城口县城,只骑行了29公里,到明通就被照顾性的搭上皮卡车,以减轻我的难度。没想剩下的路程,不仅山高路陡还因为隧洞塌方要绕行三十几公里,最后大队人马不得不歇住在,距城口二十公里处的庙坝。
我们三人没有电助力的,下午只能边走边等,又骑行22公里山路到北屏乡。
常说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一旦住村镇,条件差许多。最难过的是洗衣服没法脱水,就算脱了水也无法晾干。这时,电吹风成了必备神器,他们让我学会如何快速吹干衣服。可惜,和128分开后,不仅只有自己拖驮包,还没有电吹风可用。
更重要的是,睡觉前再晚也不要忘记按摩腿部肌肉,让身体不置于在第二天,带着肌肉记忆的疼痛上路。
第四天,从北坪到岚天,又从岚天到黄安坝小学,山越大坡越长,风景也越来越漂亮。再从黄安坝小学蹬到黄安坝山顶,那是第五天的重头戏。全程二十四公里的盘山公路,一直向上,再向上......
城口海拔481米最低,黄安坝海拔2506米还没光头山高。可想而知,大巴山的道路盘旋之长、起伏之大。普通人望山兴叹,骑行者热血沸腾到“高山仰止”。真是谷底看山高,山顶看云飘。
“只要车不倒,慢慢踩” “把握自己的节奏,别去赶路”这是虎哥和时间线的绝招,也是对付长途最实在的办法。
渐渐地,我学着把上坡当平路走;渐渐地,我学着在缓坡调整呼吸;渐渐地,我学着不问前路,只看脚下......
虽然,各自的强度和耐力不一样。有人陪骑和队友在前面等候,完全是两个概念。于是,有人后继乏力,就有人关怀奉献。
有队友陪伴,让我登上险峰而不自觉;有队友陪伴,让我忘记下一个站点;有队友陪伴,让我忘记身体的极限......
晚上,疲于应付的身体让我一夜无梦,如断片儿一样找不到睡眠地痕迹,却又被切成无数个片段,频繁的醒来。劳其筋骨,让我的精神得以休憩,似乎这就是此行的意义。
虎哥有实力和电助力拼黄安坝,远远地把我们甩了几座山。时间线按自己的节奏,该喝水喝水,该补充体力就吃东西,连每个拍照的机会都在抓紧时间休整。看着他汗透衣背,甚至连羽绒服都湿透了的时候,还打着哈哈:骑行就是好,上山快过徒步,下山快过自驾。
对农事来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对骑行来说,秋无暑热和春雨,又无冬之霜雪,可以说小长途的骑行之计在于秋。
这次出行九天,没有冒雨前行,说明秋高气爽、天公作美。骑行补胎是常事,除了两人刹车出问题,中途退出以外,大多数人都能按原计划进行。如果,不是我的刹车片磨光,到黄安坝止步,还可以把飞渡峡、鸡心岭、兰英大峡谷的骑行一并汇报给大家。
想起出发前,时间线和128两个大神为了给我安挡泥板,像窜乡磨菜刀的一样,在楼道里摆开了战场。不仅工具自带,连喝口水都在门口完成。骑行者的热忱直爽,让我心里感慨万千。
旅骑的40、50后,虽然生在物质缺乏时代,又与现代摄影、自驾无缘,却从不缺少坚韧和追求。他们抓住生命的秋天,在60、70后骑行爱好者的资讯帮助下,毅然走出家门。一路骑行、一路风景、一路欢笑的骑行在大巴山的土地上,豪气干云、意气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