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7424|回复: 1

补肾壮阳法治疗骨类疾病理论浅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6 00: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补肾壮阳法治疗颈椎腰椎肩周关节炎骨质增生类疾病理论浅议
             首汉伟   副主任医师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工作性质的需要,各种外因或慢性劳损而导致的颈椎炎、腰椎盘突出、肩周炎、关节炎、骨质增生类疾病发生普遍,且成早龄化趋势,患者长期痛苦。对此类疾病,理论研究与临床报告众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笔者唯崇经典,以《黄帝内经》理论体系为基础,参考“火神派”之理论体系,实事求是创新理论,拓展应用,拟定补肾壮阳法治疗本类疾病,效果良好。
       一、补肾壮阳之阳气内涵
       太阳具有温热及光明之性,人体阳气犹天之太阳也具有温热及光明之性。人体阳气正常运转,各脏腑组织器官协同一体,则体健而长寿;人体阳气不足,不能发挥正常功用,则人寿命减。故《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人体之阴随阳气生发而生长,阳气正常运转,则推动人体精、气、血、津液有序转换,维持脏腑生理活动正常进行;阳气不足,化气不利,则精血津液输布异常,痰浊、瘀血接连而生,筋肉不荣。故《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阳气,温热而清明,主化气、固外。因为,阳气固密于外,阳固而阴守,则阴阳平秘,邪不可犯,形神乃能治;阳气不足,化气无能,固外无权,阴之不守气随阳消,则阴阳失衡,外邪入侵,百病丛生。故《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阳气,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故明·李中梓《内经知要》曰:“此明人生全赖乎阳气也。日不明则天为阴晦,阳不固则人为夭折,皆阳气之失所者,故天不自明,明在日月。月体本黑,得日乃明,此天运当以日光明也。太阳在午则为昼,而日丽中天,显有象之神明,离之阳在外也。太阳在子则为夜,而火伏水中,涵无形之元气,坎之阳在内也。天之营运,惟日为本,天无此日,则昼夜不分,四时失序,晦冥幽暗,万物不彰矣。在于人者,亦惟此阳气为要。苟无阳气,孰厘清浊,孰布三焦,孰为呼吸,孰为营运,血何由生,食何由化,与天之无日等矣。”肺气之宣降,心气之通明,脾胃之运化,肝气之疏达,肾脏之气化,小肠分清泌浊之功等,都依赖于阳化气之功。
       但是,阳气易耗、易散,被历代医家高度重视。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护阳、救阳是第一法要,全书398条,明确提到阳气损伤的条文约190条,理论核心是阳气易散、易耗,不可误汗、误吐、误下,以免损伤人体之阳气。近代崛起的中医“火神派”,以郑钦安为代表,还有祝味菊、吴佩衡、唐步祺等,以重视阳气为理论核心,临证注重扶阳、护阳,擅长应用姜、附、桂等辛热之品,屡建奇功,药到病除。
       二、补肾壮阳之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历代医家对此条解释不一,争论不休。
       1、“阳气”为“卫气”,“精”、“柔”为卫气运行时“神”、“筋”的两种状态。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曰:“卫之精气,昼行六腑,夜行五脏,令五神清明,行四肢及身,令筋柔弱也。”。
       2、阐释阳气运动之功能,但没有阐释“精”、“柔”的具体含义。唐·王冰《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曰:“此又明阳气之运养也。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柔软,以固于筋。”
       3、“精”、“柔”为阳气的两种状态。明·张景岳在《类经·生气邪气皆本于阴阳》曰:“神之灵通变化,阳气之精明也。筋之运动便利,阳气之柔和也。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去则神明乱,筋骨废,为病为危。”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曰:“精,精粹也。柔,柔和也。”
       4、“精”为清明,“柔”为柔和,“精”、“柔”为阳气的两种状态。清·尤怡《医学读书记·阴气阳气》曰:“盖阳之精如日,光明洞达,故养神;阳之柔如春景和畅日月之行,不违其道;枢机之运,不离其位;阳气之动,不失其所。故曰∶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又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清明,神受其养;阳气柔和,筋受其养。人体内,阳气正常运行,不失清明之性,则精神爽慧;阳气不失柔和之态,具温煦之性,则化气、固外之功正常,气血相合,筋肉灵活
       5、目前,各版教材均以倒装句式解释,即:“阳气者,养神则神精,养筋则筋柔”。
       三、补肾壮阳与颈椎腰椎肩周关节炎骨质增生类疾病
       筋,乃肌腱、椎间盘、关节囊、腱鞘、韧带、滑液囊、关节软骨等与骨紧密相连的软组织。《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论》曰:“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
       筋,连属关节,主司运动。《黄帝内经·素问·痿论》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明·张景岳《类经》曰:“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阳气,性温热而动散,主司化气、固外。阳气足,体内精、气、血、津液有序转换,则痰浊、瘀血不能生,邪气不可凑。其一方面直接温养机体而固外,一方面参与精、气、血、津液输布,以润养周身,确保筋肉灵活。阴性静,太过则机体不得温运,体内气血津液等失于输布代谢而停滞体内,日久壅为湿痰、瘀血等,如此恶性循环,气血不通,机体失于濡养,则筋挛肉痿,活动不利。因此,阳气不失温之性,则筋肉弛张自如,肢体运动灵活;阳气不足或不通,化气无力、固外无权,邪气入侵,气留血滞,机体失养,则四肢拘急挛缩、肌肉酸痛等,发生系列骨病。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背偻候》曰:“肝主筋而藏血。血为阴,气为阳。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阴阳和同,则气血调适,共相荣养也,邪不能伤。”阳气正常运行,阴阳相合,气行血调,荣养筋肉,则筋肉灵活;阳气不足或不通,则气血不合,筋肉不得荣养,致使筋肉挛缩、活动不利。肝藏血,肾藏精,肾精充足,则化生肝血,故清·张璐《张氏医通·诸血门·诸见血证》曰:“经言血之与气,异名同类。虽有阴阳清浊之分,总由水谷精微所化,其始也混然一区,未厘清浊。得脾气之鼓运,如雾上蒸于肺而为气;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血不泻,归精于心,得离火之化,而为真血,以养脾,以司运动,以奉生身,莫贵乎此。”封藏于肾中的精气,依赖于肝血滋养而保持充足,故《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肾精养肝化血,肝血滋肾化精,二者相互资生、相互转化,同盛同衰,是休戚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同源关系。
       《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云:“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于溪谷也。”意思是说,寒邪侵袭,留舍筋肉,阳虚且不通,机体失于温煦,阳之化气功能失司,瘀血内生,筋肉不得温养,则见肌肉不仁,筋缩不利。人体的卫外功能由肺负责,但是肾为肺之子,子病及母,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气盛,则能化气,阴寒不凝,气行血流,邪气不凑,筋肉灵活;肾气盛,则肺气盛,肺卫外功能正常,外邪不可犯之。肾气虚弱,则不能化气,阴寒凝聚,气滞血瘀,导致肺卫外功能不足,外邪趁虚而入,而发生系列骨病。
       《难经·三十六难》曰:“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何也?然: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命门,内涵实质是肾,“命门”是肾的一个组成部分。后世以此提出了“命门之火主司肾阳”之理论体系。明·张景岳《景岳全书·传忠录·命门余义》曰:“然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则表明命门所藏的元阴、元阳为人体阴精、阳气的根源。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黄帝内经·素问·痿论》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肾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是肾精及肾气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具体体现。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称骨髓,骨的生长发育,依赖于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营养,故《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肾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骨髓的滋养,骨骼方能坚固有力;肾精不足,骨髓生化无源,不能营养骨骼,即出现一系列的骨病。
       四、结束语
       传统中医学认为,颈椎病、腰椎病、肩周关、节炎疾病、骨质增生、筋伤,等系列骨病,多由于外邪侵袭、内伤日久所致,与各脏腑都有关联,治法为辨证论治,对症治疗,兼顾各脏腑。
       笔者认为,骨病往往病程已长,连及脏腑,累及气血,依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拓展《黄帝内经》“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之理论,以补肾壮阳为中心、主线、重点,兼顾各脏腑,分型辨证论治,方为提高系列骨病治疗疗效的有效途径。
       于中成药来说,服用巴戟胶囊,是补肾壮阳行之有效的最直接办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10-6 22: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本文为《补肾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文集》第四篇,首发梁平论坛,转载请注明梁平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 50022802000170号

QQ|Q群②:15859176|Q群①:21483512|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梁平信息网 ( 渝ICP备11003097号

GMT+8, 2024-4-16 17:52 , Processed in 0.153797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