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xungen

求助!求对梁平地貌熟悉的本地人帮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3 13: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本帖最后由 原野侠 于 2015-4-13 13:56 编辑

有些道理,感觉当时六岁的娃儿是否远了一点.我一直在逐么他称的这片竹林.梁平原竹林很久,而后砍得也多.另:如以机场为园心,以印屏为半经,胡蝶铺至龙潭也划进去了...

昨晚回家母亲已睡了!
我母亲与黄老伯都健在,楼主回梁面述一目了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6: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独上高楼 发表于 2015-4-13 13:00
我姓彭,老家在城北乡狮子村。我刚才问了一下我的奶奶,她1930年的,她说从县城到城北有个大山叫印屏山,山 ...

谢谢您!太感谢您了!您是第一个提到彭姓分布的。非常有价值!我都记下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6: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没想到有这么多好心人帮我找。我很感动!我确实是北京人。祖辈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出川入京,只在1948年前后为躲避内战回过梁平。因为我对梁平知之甚少,所以听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怪只怪老人们在世时我还小没有多问问!由于当年历史原因,就像原野大侠所说,我们的彭姓亲属也被镇压了,家中很少有人提过去的事。曾经我也去过四川,但都时间很短,也没有开车,无法深入了解。近期我有机会自驾去四川旅游,想借机去梁平看看。看看自己到底来自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3 17: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树有根,水有源,宇宙生万物,人类有祖先,繁衍子孙,形成宗族.国之有史,方知历代兴衰,县有志,可悉风土人情,族有谱,乃辩来龙去脉.
       支持返梁寻根问祖脚印的楼主!忙过手中这几天的活后,我约几个论坛中的网友,带上单反相机,背上SRT单绳技术双人装备,就上述的斑竹林,上述的河,上述的山,上述的洞,上述的壁字,上述的老机窝等作—全景拍摄以食北方来客.....
      参加者请跟贴,新手可分批在我原野门市前统一学习绳降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3 17: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本帖最后由 原野侠 于 2015-4-13 17:26 编辑

我的祖籍也是北方,比您位置的北,还要远一些.入川来梁平更还要早—些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3 18: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本帖最后由 原野侠 于 2015-4-13 18:44 编辑

找到一篇近年官方就南华洞整理的相关文章-----

南华山下南华洞 南华洞在南华山(东山)菩萨顶山麓,地名南岩的半岩上,今红旗中学科技大楼后侧。它是1988年3月29日梁平县公布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梁平县文化艺术志》对它的记载是:“石刻始于1941年,1944年完成……石刻分布在南岩长20米,宽15米的岩壁上。人工凿洞3处,石刻共7幅计两千余字。其中4幅石刻布局为仿木结构,四柱三间,高5米,宽6米。一号石刻‘南岩’二字,字径2.25米。三处岩洞由刘举皋凿,洞中供其祖宗灵位,刻有对联、诗文、匾额、题字。内容以纪念南华医院成立10周年和记叙抗战时期为避日机空袭,医院迁洞内的经过,以书法艺术见长,字迹遒劲有力。”

    据记载,“南华洞”在南华山麓一座突起的石岩半腰,因抗日战争时期南华医院部份病床迁入洞中,故名“南华洞”。现在有三条路可以上山进洞,其中一条从“南园”(南华医院原址,今属红中校园范围)后的山墚上去。据说这一条路从南园进洞约有一里的石板路。在这条石板路中途的山垭口有一座楼房,常住人,也作过南华医校教室。

    从洞的现状看,洞分两个层次:接近石山顶是上层。有一人工洞,岩洞外建有楼阁。这楼阁从下一层洞门边建起,连接上层岩洞,雕梁画柱,装饰美丽。楼阁高近20米,有漂亮木梯上下。上层岩洞石刻诗文,正是《梁平县文化艺术志》所载“7幅两千余字”的主要内容。阁楼左边山棱上有一座凉亭,可以远望南华山和南岩两边何家沟、许家沟景色。下面第二层在半岩上,山棱上有路可安全到达。这是南华洞主要部份,一个大洞三个洞口。如果加上最里边那半人高的“窗口洞”应是四个洞口。但只有山棱这边的正洞口可以进出,其余两个洞口,加上窗口洞都在悬岩上,是不能进出的。三洞相通,里面宽阔,确实可以放下一二十张病床,空袭时可以躲藏上百人。洞中已不见石刻文字,只有窗口洞旁悬岩上的“南岩”二字,直径确实有二、三米。

    正洞门是文化含量最高的地方。洞门设计为牌坊型四柱三间。中间为洞门,两旁为石刻,四根门柱有两副联语。洞门设计精美,除4根柱顶有圆球雕刻以外,很少花饰,几乎全是书法精湛的联语、诗文。洞门上方正中两块横额,上横额书写:“中华民国30年元旦,刘举皋(中间1人名字看不清)、何仁则同立”,下一横额书:“南华医院成立十周年纪念坊”。

    中间一副对联为:“极目任纵横,万壑群山x x x(看不清)

                     X X X X X,春风秋月X X X。”

    两边柱上一幅:“玉露常挥,润足群山草木;

                   琼楼远望,关心遍地疮痍。”

    右边一幅石刻是诗,文字依稀能辨,后面署名笑僧范策题赠:

南华医院十周年纪念

红树青山曲径幽,百花深处起高楼。

南华设计关民瘼,大地腾欢说病瘳。

佛手仙心堪济世,神针法炙独推刘。

并看鹤举灵皋上,漳雨蛮烟一并收。

    此外洞口右侧还有陈梓心题赠的七言律诗和洞口左侧的五言律诗《南华颂》以及四言诗《南岩铭》。据说洞旁的诗文、联语是当时梁平著名文人王兰谷(书法家)等人的作品,但有些已看不清姓名。从字迹、诗文看,确实出于名家之手,颇有艺术价值。洞门左上五六尺远的岩石上有5寸见方的“南岩”二字,下署“刘举皋题”,的是书法精品。

    上面几首诗的内容,显然是在歌颂刘举皋建南华医院的事。第一首诗中嵌有他的名字,也顺便提到何仁则(“并看鹤(何)”)。刘举皋、何仁则两人都是上世纪20年代梁平少有的医科大学毕业生。1931年刘举皋策划营建私立南华医院,刘、何联手,刘主外科,何主内科,一直到解放后的1950年。20年中,在医疗方面为梁平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刘举皋开凿南华洞,既是为家人和亲友防空,也是为了病人安全,因此留下的诗文碑刻成了现代的一份文化遗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3 18: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另一篇就仁安洞的述文------

石马山麓仁安洞 石马山仁安洞石刻是粱平县人民政府1988年3月29日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在第二洞右边岩石上刻了“仁安洞石刻”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标记。

    《梁平县文化艺术志》对其记叙是:石刻刻于1945年。在一巨石中凿一洞,洞内空间深21.7米,高2.25米,宽3.15米,洞门刻有“仁安洞”三个宇。洞内从左至右刻有14龛1800余字,每龛均呈长方形,阴刻,其中有楷书、隶书、篆书等。开凿人谢鼎铭、谢仁安为避日机空袭而私囊凿洞,后人以“仁者安人”纪念开洞人。梁平文化名人《高梁耆英集》编者张孔修,当年(1945年)已82岁,他写的《仁安洞记》石刻,主要记叙抗日战争时期为避日机空袭的凿洞经过。当年洞外有小屋几间,平时住人,名“东山别墅”。山上树木荫浓,山下小溪潺潺,虽地处城边,却不失清幽。

    谢仁安即“梁山县仁安医院”的创建人。“仁安医院”是当时众多私立医院最大的两所之一(另一所为“南华医院”)。谢是梁山首富,其子谢鼎铭算是当时名人。谢家是大地主,创办医院却是公益事业。所凿仁安洞虽是为谢家及亲友防空而凿,碑刻却颇含人文意蕴。

    现在的仁安洞在县城南石马山麓石马公园大门右边。新建鸣钟寺就在它的坎上,洞外石岩边现在已建成鸣钟寺外山门。从山脚登几十步石梯左转进人山门,便来到仁安洞第一洞前(实不只一洞,而是并排两个洞)。现在这里已是鸣钟寺的一部份,两个洞已改成神殿,供了神像。洞门边有围栏,有神龛,人已进不去,当然看不到石刻了。洞前原较窄的石道已修宽大整齐,外有栏杆,砌有一列香烛台,基本上改变了原仁安洞格局,只有洞外石壁上一些简单石刻尚能依稀辨认。

    (1)第一洞左边(从现在外山门进去右手边)石壁上横书4个大字(2寸见方)“俭以养廉”,后书“鼎铭自警语”。看不出题字年月,以下依次为:

    (2)(竖排4字一行)“欲高门第,须为善事……(有几个字看不清)……子孙务必读书。”赵笃光题。

    (3)“精神为事业之母,健康乃幸福之门”。

    (4)“省俭医贫,弹琴医躁……(有8字不明显)读书医俗。”

    (5)一洞横匾:“为母求安”。

    第二洞比一洞略小,洞外左壁书:“谢仁安先生懿行纪念:仁安先生处事和平,急公好义,克勤克俭,创立医院,教子助人。一乡善士……”后面题赠者名字被铲。

    以上石刻虽属为谢家溢美,却也颇富人文意义,至今仍值得学习借鉴。可惜洞内石刻已不能观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3 18: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本帖最后由 原野侠 于 2015-4-13 18:52 编辑

白沙河----当时算不算河?路程并不远,可我儿时的外婆,她下沙河铺就坐滑竿,从县医院返范家院子也是坐滑竿.满清过来的女子,大多是小脚脚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3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宝鸡
老余的介绍很是丰厚细腻,老余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3 22: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宝鸡
红中后头的那山那洞——(权作参考)
——红中校园后院墙
2011051722000.jpg
——山,岩,洞,字
2011051722004.jpg 2011051722002.jpg 2011051722001.jpg
——此山侧旁逗是石马山
201105172200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 50022802000170号

QQ|Q群②:15859176|Q群①:21483512|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梁平信息网 ( 渝ICP备11003097号

GMT+8, 2024-11-22 17:35 , Processed in 0.25149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