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调动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繁荣发展我县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根据《梁平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暂行)的通知》,经研究,决定开展梁平县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ffice ffice" /> 一、评选范围及奖项设置 (一)评选范围 我县行政区域内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完成的社科研究成果;我县作者与县外作者合作,我县作者虽未担任负责人或第一主研人员但完成了二分之一以上篇幅,征得合作者同意并出具书面材料的社科研究成果;县外公民或组织以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的社科研究成果。 (二)奖项设置 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 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成果分为以下四类: 1.著作类。包括专著、编著、工具书、教材、古籍整理、普及读物、研究资料、地方志书等。 2.论文类。该类成果必须在省市级及以上公开报刊或内部刊物上发表。 3.研究报告类。该类成果包括调研报告、实用对策研究等,且必须被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采用、推广或是得到县级及以上领导批示。 4.课题项目类。该类成果必须已结项,且只能在著作类、论文类、研究报告类中确定其中一种类别申报。 (二)下列情形不属于申报范围: 非社科类研究成果(包括原著为非社会科学成果的译著);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研究中以自然科学为主的成果;已获省(部)级及以上社科优秀成果奖励的研究成果;已获国家、省(部)级及以上的其他社科类评奖的研究成果;已申报国家、省(部)级及其以上的其他社科类奖的研究成果;各类社科译文成果;著作权有争议且尚未妥善解决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文艺作品、辑集的人物传略、回忆录、新闻报道;领导讲话、工作总结,公文、法律、法规等条文性文件;大事记、概览、统计资料汇编及剪辑转抄的资料书等非科研成果;各类社科项目在研过程中产生的阶段性成果。 (三)申报成果应为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出版、发表、被采纳或结项的。 (四) 1名申报者只能独立申报1项成果,与他人合作的成果(不是第一作者)可增报1项;由集体或单位署名的成果,原则上不限申报项数。 (五)每项申报成果,署名作者最多不得超过5人。2人及2人以上合作完成的成果,原则上应按作品署名顺序填报。 (六)申报表原则上由作者或第一作者本人填写,特殊情况下也可委托他人填写或由有关单位或个人推荐填写。刊物上发表的作品,需附上该刊封面及目录,有社会评价等材料应附上;以外文形式发表的参评成果,论文需同时上报中文译文,著作需提交中文摘要;翻译作品需同时提交外文原件(或复印件)。 三、申报时间和申报程序 (一)申报时间 ffice:smarttags" />2013年2月28日前 (二)申报程序 县社科联所属协会、学会、研究会会员,通过相关协会、学会、研究会申报;各乡镇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县委各部委,县级各部门以及其他单位作者,通过所在单位或相关部门申报;其他人员可直接向县社科联申报,但须相关部门审核。 四、奖励办法 根据《梁平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暂行)》,对获奖成果颁发证书及奖金。 五、有关要求 (一)申报者填写《梁平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并将成果和证明成果价值、反响的有关材料一并交至所在单位(部门或社团)。 申报者所在单位(部门或社团),对成果按照评奖范围和申报条件进行认真的资格审查和初步筛选,对符合申报条件的成果填写审核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 各申报单位将申报材料审核汇总后,认真填写《梁平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登记表》(以下简称《申报登记表》),在规定时限内将申报材料报县社科联。 (二)报送县社科联的材料包括:审查合格的《申报表》、《申报登记表》纸质件和电子件各1份,社科成果一式5份,相关佐证材料1份,同时报送电子文档。成果及相关材料的装订按书刊的装订方式装订。 六、联系方式 梁平县社科联交稿地址:梁平县委大楼二楼宣传部1216室 邮编:405200 联系单位:梁平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联系电话:023-53224151 电子信箱:xcb222402@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