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757|回复: 1

《黄帝内经》“三和”养生思想简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 17: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本帖最后由 首汉伟 于 2020-4-19 13:44 编辑



       《黄帝内经》“三和”养生思想简述
              首汉伟   执业医师  国学学者
       面对全球人口逐渐进入老龄化的社会现实,科学养生已经成为热议话题。
       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的“和”思想,逐渐渗透到中华文明的哲学、历史、政治、伦理、宗教、教育、文学、艺术、医学等方方面面,深刻有益地影响着国人的生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上,唯一展现的两个汉字,就是“和”与“茶”字。这两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方块汉字,代表着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养生理论的核心就是“三和”,即“天人和”、“人事和”、“形神和”,其理论体系是在先秦诸子“和”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完善构建起来的。
       一、先秦儒家之“和”
       儒家之“和”思想,源自《尚书》。《尚书·虞书·大禹漠》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意思是说,为政者须养民,养民者须以“和”的思想正己之德,养民之用,厚民之生。《尚书·虞书·舜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意思是说,诗乐教化,以天人相合,各安其序为目的。 《尚书·商书·咸有一德》曰:“其难其慎,惟和惟一。”意思是说,为政者的治理理想状态应该以和谐、统一为基础。
       儒家认为,“和”是天人之道。《易经·乾卦》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意思是说,理想人格的“大人”,其德、识是与天地自然契合的,其行事必先于天时而天不违其见,后于天时则能奉天顺时。《礼记·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理想人格的“君子”,其德、知是与“道”自然契合的,心不为各种感情冲动而偏激,处于自然状态,感情发泄出来时又能不偏不倚,有理有节,这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能达到这种状态,自然会天地有序,万物欣欣向荣。
       儒家认为,“和”是社会政治之道。社会政治之道“和”的实现,从顶层来讲,需要治理天下的圣人“以德治国”,“和”是“以德治国”的最高要求,若治国理家都达到了“和”的要求,便是为政者最高的“德”,故《礼记·昏义》曰:“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外和而国治……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盛德。从底层来讲,民众要崇礼尚义,君臣父子、长幼兄弟、男女夫妇各安其位,故《易经·序卦》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错。”《礼记·冠义》 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
       二、先秦道家之“和”
       道家以“道”为最高准则和学术理论的逻辑起点,提出“道”乃万物的本原。《道德经·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生万物后,“和”为万物之最佳状态。老子认为,“和”是天地自然的本然状态,懂得这一点的人才是圣明的人,其《道德经·五十五章》曰:“知和曰常,知常曰明。”《道德经·五十六章》曰:“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光,即天,尘,即地,与天和同、与地和同,就是人与天地和同。老子认为,人能做到与天地和同,就能实现与“道”齐同,即得道。
       老子的“和”,深刻阐释了天地与天人关系,庄子则继承发展了这一思想,将其拓展到了社会人事领域。庄子认为,“道”为天之道,“道”在于万物则体现为“德”,“德”为“道”之外用,而“和”也是“德”的本质属性,故《庄子·缮性》曰:“夫德,和也;道,理也。”《庄子·徐无鬼》曰:“故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炀和,以顺天下,此谓真人。”德和,则与天下和同。庄子还尤其注重对人精神世界的探索,其认为对人而言,形是神的外在基础,故《庄子·天地》曰: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庄子认为,神是形的内在主宰,故《庄子·在宥》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庄子进一步提出,形神关系的协调和谐是生命得以长久的保证,故《庄子·天地》曰:“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庄子·在宥》曰:“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三、《黄帝内经》“三和”养生理论
       1、天人和
       天与人的关系是人活着必须面对的首要关系,生命在天人“和”中,才能实现养生长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认为,人与天地相应的认识体现在养生思想上就是天人“和”,故《黄帝内经·灵枢·邪客》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腘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又,《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郄,烟垢著,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廓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膲理薄,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于养生理论原则来说,《黄帝内经》认为,自古以来,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就是息息相通的,而人的寿命之根本在于顺应天人相应的规律,即天人“和”。如强行违反这个规律,天人失和,邪气就会伤害人体,人的寿命就受到影响。其《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又,《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
       于养生具体方法来说,《黄帝内经》认为,养生应重视人体自身与外部环境的阴阳平衡,起居应时,饮食应季,调养五脏,即天人“和”。其《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春季的三个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季节。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此时,人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时令、培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其《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夏季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不可发怒,以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时令、培养长养之气的方法。其《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秋季三个月,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是适应秋季时间令、培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其《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冬天三个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季节。水寒成冰,大地龟裂,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节制房事,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避开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季时令、增强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其《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违背了春生之气,少阳就不会生发,会导致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违背了夏长之气,太阳就不能盛长,会导致心气内虚;违背了秋收之气,少阴就不能收敛,会导致肺热叶焦而胀满;违背了冬藏之气,太阴就不能潜藏,会导致肾气不蓄,出现腹泻等疾病。其《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少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太阴不藏,肾气独沉。”
       2、人事和
       人是社会性生物,人与社会关系,或者说人与人的关系,是人活着必须面对的第二重要关系。生命也要在人事“和”中,才能实现养生长寿的目的。
       《内经》认为,人不仅是自然的人,同时还是社会的人,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其《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说的是人的自然属性,“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是的是人的社会属性。
       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实现人事“和”是养生的重要条件,故《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调和心情,不大喜大悲,不患得患失,不嫉妒内郁,不动辄发怒,安居乐业,讲究卫生,环保整洁,与人和睦,处事和气,参与和谐社会建设,融入和谐社会生活,才能节制阴阳之偏,以不被病邪侵扰,从而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反之,不能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体便会发生包括精神病在内的种种疾患,故《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曰:“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
       3、形神和
       人自身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是人活着必须面对的第三重要关系。《黄帝内经》在天人和、人事和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了形与神俱的观念,生命必须在形神“和”中,才能最终实现养生长寿的目的。
       明白天地阴阳自然变化的道理,总结调和养生的办法,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不妄事操劳,避免过度的房事,才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烟酒饮无度,醉酒行房,恣情纵欲,使阴精竭绝,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背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晚上出笼虎,白天昏睡猫,违背自然规律,人很容易早衰。其《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保持心情清净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与焦虑,接人待物有节有度,适当劳动,合理运动,人的真气才能充沛流畅,人的精神才能加持内守,对病邪才有抵御之力,对罪恶才有反击之能。心有正念,口出正语,一身正气,才能行正精进之道,才能养生长寿。其《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淡然恬静地生活在天地自然的和平安定环境中,顺应大自然四季规律,持有一颗嗜好欲望与社会相适应的心,日常的言语行为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违背社会道德,就没有烦怒怨恨,才能养生长寿。其《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四、结束语
      “和”,其萌芽于先秦儒、道、墨、法、兵、纵横、农、杂各家,《黄帝内经》继承、整合、完善、发展了各家“和”思想,构建了医家特色体系的“三和”养生思想,成为中医养生理论的核心,对人类健康做出来巨大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19-7-2 18: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论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梁平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 50022802000170号

QQ|Q群②:15859176|Q群①:21483512|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梁平信息网 ( 渝ICP备11003097号

GMT+8, 2024-11-23 17:28 , Processed in 0.44292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