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8719|回复: 4

慢性鼻炎基本常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7 16: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慢性鼻炎基本常识
       一、慢性鼻炎概说
       慢性鼻炎,中医称为鼻窒,是一种鼻腔粘膜或粘膜下的炎症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间歇性也能自然恢复,单鼻鼻塞或两鼻交替堵塞,嗅觉降低,经久不愈的慢性鼻病。临床上分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
       二、慢性鼻炎的发病特点
       一般由于伤风感冒鼻塞治疗不彻底始发。无明显地域性。男女老幼均可发病,但以青少年为多。受凉感冒或受湿后以及秋冬季,鼻塞加重。秋冬季发病率高,部分患者夏季症状好转或症状消失。
       三、历代文献对慢性鼻炎病名鼻窒的阐释
       慢性鼻炎,中医称为鼻窒,别名鼻齆、齆鼻、鼻塞、鼻塞气息不通、鼻塞不闻香臭、鼻聋等。
       1、鼻窒:窒,《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为“阻塞、不通”。《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热类》鼻窒解释为“鼻窒,窒,塞也”。 鼻窒,即鼻腔堵塞,气息出入不通。
       2、鼻齆:也称齆鼻。齆,《中华大辞典》解释为“齆,鼻病也”。《辞源》解释为“齆,鼻塞”。《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为“鼻子堵塞不通”。鼻齆,指鼻窍堵塞,气息不通。《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鼻病诸侯》鼻齆候曰:“津液壅塞,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臭而为鼻齆也”。《普济方·卷五十六·鼻门》曰:“津液冷滞,鼻气不宣,香臭不闻,于是壅作鼻齆”。其认为鼻齆除鼻塞外,常伴有嗅觉减退或嗅觉失灵。《外科证治全书·鼻病证治》曰:“齆鼻,鼻窍常塞,不闻香臭”。其认为鼻齆不仅鼻塞、嗅觉失灵,而且鼻塞程度较重,且呈持续性。《景岳全书·卷二十七·鼻证》曰:“或生息肉而阻塞气道者,谓之鼻齆”。 其认为鼻齆者可能有鼻息肉。
       3、鼻塞气息不通:《普济方·卷五十六·鼻门》曰:“夫鼻塞气息不通者,以肺感风寒,其气博结不得宜快,窒塞既久,而息不能出入也”。因鼻行呼吸,鼻窍宣畅,则气息出入通畅,若鼻窍窒塞,则气息出入不通。
       4、鼻塞不闻香臭:《明医杂著·卷之三·鼻塞》曰:“鼻塞不闻香臭,或但遇寒月多塞,或略感风寒便塞,不时举发者,世俗皆以为肺寒,而用解表通利辛温之药不效。殊不知此是肺经有火,邪火郁甚,则喜得热而恶见寒,故遇寒便塞,遇感便发也。”鼻行呼吸是鼻司嗅觉的基本条件,鼻息畅通,气味入鼻,方能嗅知香臭;如果鼻塞,气息不通,味不能附气入鼻,则鼻也不能闻及香臭。
       5、鼻聋:《外科大成·卷三·鼻部》曰:“鼻聋者,为不闻香臭”。鼻聋,即嗅觉失灵,鼻塞气息不通是造成嗅觉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历代中医学说对慢性鼻炎病因病理的阐释
       1、心肺失调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鼻为之不利,即鼻塞,是心肺功能失调所致。但,心肺有病,需辨虚实。后世众多医家认为,《黄帝内经》所论心肺有病,是指心经有热,移热于肺,或心肺本身有热。故,《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鼻门》齆鼻条曰:“论曰鼻和则知香臭,夫鼻为肺之窍,非能自和也,必肺气流通,然后鼻为用而香臭可知。若心经移热于肺,致肺脏不和,则其窍亦无以宣达,故为齆鼻。此乃《内经》所谓心肺有病,则鼻为不利者也”。《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二·鼻证门》则直接改修《黄帝内经》经文而曰:“心肺有热,而鼻为之不利也”。《景岳全书·卷二十七·鼻证》论述鼻塞的病因曰:“火之微者,多近上焦,出之心肺”。因此,心肺失调,火热滞鼻,则发鼻窒。
       此为古代医家认识鼻窒发病病因的最早学说。
       2、肺经受寒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鼻病诸候》鼻齆候曰:“肺主气,其经手太阴之脉也,其气通鼻。若肺脏调和,则鼻气通利,而知臭香。若风冷伤于脏腑,而邪气乘于太阴之经,其气蕴积于鼻者,则津液壅塞,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臭,而为鼻齆也。”该卷“鼻窒塞气息不通候”曰:“肺气通于鼻,其脏为风冷所伤,故鼻气不宣利,壅塞成齆。冷气结聚,搏于血气,则生齆肉。冷气盛者,则齆肉生长,气息窒塞不通也”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鼻塞候曰:“肺气通于鼻,而气为阳,诸阳之气,上荣头面。其气不和,受风冷,风冷邪气入于脑,停滞鼻间,即气不宣和,结聚不通,故鼻塞也。”
       《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下·鼻塞》曰:“鼻塞久而成齆,盖由肺气注于鼻,上荣头面,若上焦壅滞,风寒客于头脑,则气不通,冷气停滞,搏于津液,脓涕结聚,则鼻不闻香臭,遂成齆也。”
       肺,主鼻主涕。肺气宣发,则鼻气通利。如风寒袭肺,肺失宣发,寒邪循经上乘于鼻,壅滞不去,致鼻失通利,则发鼻窒。
       此为继《黄帝内经》心肺失调,火热滞鼻学说之后,历代医家引用和论述较多的一种发病学说。
       3、肺经郁热
       肺经郁火学说,起源于《黄帝内经》,盛于明清时期,此学说打破了隋唐宋时期肺经受寒学说的流行观点,是对鼻窒发病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见燔焫,革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曰疡,寒热胕肿。”
       《明医杂著·卷之三·鼻塞》曰:“鼻塞不闻香臭,或但遇寒月多塞,或略感风寒便塞,不时举发者,世俗皆以为肺寒,而用解表通利辛温之药不效。殊不知此是肺经有火,邪火郁甚,则喜得热而恶见寒,故遇寒便塞,遇感便发也。”
       《医学入门·卷四·鼻》曰:“鼻塞须知问久新……寒伤皮毛则鼻塞不利,火郁清道则香臭不知……久者,略感风寒,鼻塞等证便发,乃肺伏火邪,郁甚则喜热恶寒,故略感冒,而内火便发”。
       《医碥·卷四·鼻》曰:“鼻塞,一由脑冷,而气化液,下凝于鼻(如天寒呵气成水也,脑暖立通);一由气热,蒸涕壅塞,固矣,乃极力去其涕,而仍不通者,则窍之外,皆涕液之所浸淫,肉理胀满,窍窄无缝故也……若平日常常鼻塞,不闻香臭,或值寒月,或略感风寒即塞者,乃肺经素有火郁,喜热(热则行散,故喜之)恶寒,故略一感寒即发”。阐明了气热、肺火是造成鼻窒的重要病因之一,并进一步从热邪的特性立论,阐述了鼻塞喜热恶寒的机制;首次提出了鼻窒的局部病理改变在于涕液浸淫、肉理胀满、窍窄无缝,与现代西医学慢性鼻炎主要病理变化在于鼻粘膜肥厚、鼻甲肥大相吻合。
       4、阳明郁热
       《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热类》曰:“火主䐜膹肿胀,故热客阳明,而鼻中䐜胀则窒塞也。或谓寒主闭藏,妄以鼻窒为寒者,误也。盖阳气盛于上,而侧卧则上窍通利而下窍闭塞者,谓阳明之脉左右相交,而左脉注于右窍,右脉注于左窍,故风热郁结,病偏于左,则右窍反塞之类也。俗不知阳明之脉左右相交,注于鼻孔,但见侧卧则上窍通利,下窍窒塞,反疑为寒尔。”不仅阐明了阳明郁热可导致鼻窒的发生,并以经络学说论述了交替鼻塞的病理机制,具体描述了慢性鼻炎交替鼻塞的临床特征。
       5、痰火郁结
       《医学准绳六要·窒塞不通》曰:“痰火郁结于上焦胸中盲膜之上,上窍不通,则元门闭密而鼻不闻香臭”。 元门,即鼻窍。阐明了痰火郁结于上焦,肺气不宣,心气不达,则发生鼻塞、嗅觉减退、嗅觉失灵。
       6、肺虚卫弱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曰:“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齆鼻候曰:“肺主气而通于鼻,而气为阳,诸阳之气,上荣头面。若气虚受风冷,风冷客于头脑,即其气不和,冷气停滞,搏于津液,脓涕结聚,即鼻不闻香臭,谓之齆鼻。”
       《赤水玄珠·卷三·鼻门》曰:“因卫气失守,寒邪客于头面,鼻亦受之,不能为用,是不闻香臭矣”。
       肺,主鼻主涕。肺气通于鼻,鼻受肺气之温煦方能通利司嗅。如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寒袭滞鼻,则鼻失宣通而发鼻窒。
       7、脾胃虚损
       《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过与不及……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不及,即虚损不足;鼻属于九窍中之二窍。
       《证治准绳·杂病》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能知香臭矣,夫阳气宗气者,皆胃中生发之气也,其名虽异,其理则一,若因饱饥劳役,损脾胃,发生之气既弱,其营远之气不能上升,邪塞孔窍,故鼻窍不利而不闻香臭也”。
       金元时期,李东恒依据《黄帝内经》之论明确提出了“脾胃虚则九窍不同”论,并进一步将其发展为脾胃虚损的鼻窒发病学说。《东恒试效方·卷五·鼻门》曰:“夫阳气、宗气者,皆胃中生发之气也。其名虽异,其理则一。若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生发之气即弱,其营卫之气不通上升,邪害空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也”。 阐明了脾胃虚损可致鼻塞失嗅。
       《医学入门·卷四·鼻》曰:“鼻塞久不愈者,必内伤脾胃,清气不能上升,非外感也”。 阐明了鼻塞日久也可内伤脾胃。
       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虚损与鼻窒可互为致病之创新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
       五、慢性鼻炎的中医临床病因病理总结
       依据历代中医学说,临床病因病理总结如下:
       1、心肺蕴热,郁结鼻窍
       肺主鼻,心主嗅。嗜烟喜酒,恣食辛辣,浊热内生,蕴积心肺;或环境不洁,尘毒浊气入肺,以及外邪屡犯肺鼻,伤风鼻塞失去调治等,均可使邪浊伏于肺,久蕴不去,郁生肺热。心为火脏,君火宜降,肺脏之热,撩动君火,君火上炎,助肺火旺。心肺蕴热,久积不解,则循脉附气向上蒸腾,致使浊热升迁于鼻,郁结于鼻窍。热郁则肿,鼻窍受热则肌膜肿滞,肌肿窍壅则鼻失宣通,窍失清利,气机出入受制,即为慢性鼻炎。
       2、肺虚卫弱,寒滞鼻窍
       肺气通于鼻,卫阳充于鼻。外邪伤人,首犯于鼻,累及于肺;或素体不健,久病体弱,耗伤肺卫之气,则肺气虚弱,卫阳不足。肺虚卫弱,则无力上奉养鼻,鼻失肺卫之养,则鼻中阳气空虚,卫阳失充,则御邪无力,致寒浊袭滞不去,留邪为患,恶性循环,邪滞渐重。寒浊留滞,则更伤阳气,凝脉滞血,从而使鼻窍一失去卫阳之温煦,二复受寒浊之凝滞,致鼻窍肌膜间气血循环不畅,即为慢性鼻炎。
       3、肾虚阳弱,鼻窒难愈
       肺为金脏,肾为水脏。金水相生,呼纳相应。肾连督脉而络于鼻,鼻之通利有赖于肾阳充盛,纳气下潜,方能保证气息升降出入通畅。肺虚日久,下耗及肾,或父母素有鼻炎遗患于子,致先天禀赋不足,肾元亏虚,则也可以致鼻阳失充,不耐寒邪,而收寒邪之害,形成特别难以治愈的慢性鼻炎。
       4、脾胃虚弱,痰湿留结
       或偏食,或饮食不节,多食冰冻、辛辣,或饥饿、劳倦过度,或作息日昼违律,或病后失,等等,养皆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脾虚胃弱,一则水谷精微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鼻窍必失养;二则水湿不化,湿浊内生,浊邪上犯,留滞鼻窍,浸渍肌膜,而致湿盛肌肿。鼻既失气血清阳之养,又为湿浊壅滞,则鼻窍堵塞,嗅觉失用,而成慢性鼻炎。如脾胃虚弱久不康复健运,湿浊久滞不去,则又聚湿生痰。痰浊滞鼻,则致鼻肌膜肿厚难消,迁延日久,而成顽固难愈之慢性鼻炎。
       5、气血瘀滞,鼻脉受阻
       或伤风鼻塞失治误治,或外邪屡犯鼻窍邪滞不去,或鼻炎早期失治误治久久不愈,等等,日久则邪浊入脉,壅阻气血,致气血运行不畅,滞而成瘀。瘀血留滞,则鼻脉受阻;瘀滞肌膜,则肌膜肿厚,鼻甲肿实。脉滞肌肿,则清窍阻塞,气息升降出入不畅,鼻塞嗅减,而成顽固难愈之慢性鼻炎。
      综上所述,慢性鼻炎发病,原因有虚有实。实,多归咎于心肺郁热、气血瘀阻;虚,多归咎于肺、脾气虚。但,虚者,多属虚重挟实,即肺虚多挟有寒滞,脾虚多兼有湿阻,相互错杂。在慢性鼻炎发病早期,病程短和青少年体盛者,心肺郁热致病者多;病程长,体质偏弱,或素体多病之人,则肺、脾气虚者多;病程迁延日久者,邪入血脉,则多变生瘀血之症。多种致病因素可单独致发慢性鼻炎外,也常常互为转化、错杂兼夹致病。若心肺郁热日久不去,热耗正气,渐而热消气伤,由实致虚,由热生寒,则转化为肺虚寒滞;若郁热不解,久而入血,灼血为瘀,则又可变生瘀热互结;瘀热滞血,血行不畅,则生湿生痰,而遏伤脾胃,久之则脾伤成虚;肺、脾气虚,日久不复,则气血新血无力,渐而血涩成瘀;肺、脾气虚,复受外邪侵袭,又可转化为心肺郁热。
       六、慢性鼻炎的症状
       1、病史
       或有伤风鼻塞,或鼻窍反复感邪。伤风鼻塞持续三个月不愈,即非常可能转化为慢性鼻炎。
       2、鼻塞
       鼻塞是慢性鼻炎的主要症状,鼻塞的程度根据病程的长度、病情的轻重而不同。按照性质分类,鼻塞分为三类:
       间歇性鼻塞:多见于病程短或病情轻患者,是慢性鼻炎早期常见的一种鼻塞,时轻时重,时塞时通。人体在活动后,处于温暖环境中,鼻塞会减轻或通畅;静坐、低头、睡卧、寒凉时,鼻塞加重或完全堵塞;白天鼻塞较轻,夜晚鼻塞加重。
       交替性鼻塞:多见于病情较轻或发病早中期,两侧鼻窍一侧通畅另一侧堵塞,交替堵塞反复发生。交替性鼻塞与体位关系密切,侧卧时,处于上侧的鼻窍通畅,处于下侧的鼻窍堵塞;转侧后,则仍变换为处于上侧的鼻窍堵塞,处于下侧的鼻窍堵塞。起立后,鼻塞大都减轻,极少数人起立后鼻塞消失。
       持续性鼻塞:由间歇性、交替性鼻塞迁延不愈发展而成,多见于病程长,病情重者。这是慢性鼻炎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一种鼻塞,双侧鼻塞持续不通,患者需张口呼吸。
       3、鼻涕多
       早期鼻涕增多,涕液呈半透明状粘液。涕液倒流进入咽喉部,则咽喉部不适,或咳嗽、多痰。患病后期出现持续性鼻塞时,鼻涕量减少,但鼻涕粘稠不易撸尽。一旦外感风寒,则鼻涕液增多,呈粘脓形状。
       也有的患者一直鼻涕少或无鼻涕。
       4、嗅觉减退
       早期嗅觉改变不明显;随着病变发展,即出现间段性嗅觉减退;后期,鼻塞严重时,嗅觉减退较为明显,重者嗅觉丧失。
       5、鼻粘膜肿厚,下鼻甲肥大
       病变早期,双侧鼻粘膜呈潮红色或暗红色,湿润而富有光泽,肿厚不明显或较轻;下鼻甲前端肥大,表面光滑,触之柔软,富有光泽与弹性,压之凹陷而易复起。病变后期,鼻塞严重或持续鼻塞,鼻粘膜多呈紫红色、苍白色或粉红色,肿厚明显,缺乏光泽;下鼻甲先后均匀肥大,表面粗糙或凹凸不平,如桑椹或草莓状,缺乏光泽,弹性差,触之较硬,压之不凹或微现凹陷,或凹陷后不易复起。下鼻甲肥大长期不愈,可引起轻度鼻梁变形、增宽,鼻中隔歪曲等。
       6、伴随症状
       慢性鼻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头闷、头胀、头痛、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如鼻甲肥大或涕液堵塞耳咽管口,可出现耳闷、耳胀、耳闷、重听等;涕液下流刺激咽喉,可出现咽痒、咳嗽、咯痰等;鼻塞严重或持续鼻塞者,需以口代鼻呼吸,可出现咽干不适、口干等;小儿患病,可能伴有鼻疳、鼻疮等。
       七、慢性鼻炎的中医分型证候及证解
       1、心肺郁热证
       症状:鼻塞时轻时重,或交替性鼻塞,遇冷则鼻塞减轻,鼻气灼热,鼻涕量少色黄,嗅觉减退;鼻粘膜与下鼻甲色红肿胀,下鼻甲柔软而表面光滑;头昏不清,咳嗽痰黄,时有胸中烦热,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有力。
       证解:心肺郁热,随心肺之气向上蒸腾,熏灼鼻窍,郁滞肌膜,鼻气升降出入不利,故见鼻塞,鼻气灼热;热蕴心肺,郁热积重,则鼻塞加重,郁热宣出,积热暂散,则鼻塞减轻,故见鼻塞时轻时重;如郁热久积,遏滞气血,致瘀热互结,壅滞鼻脉,则侧卧时瘀滞沉下,而表现为交替性鼻塞;郁热既能伤津,又能蒸迫津涕外泄,故见鼻涕色黄量少。心主嗅,肺主鼻,心神清,肺气和,则鼻和而知香臭。心肺为郁热充斥,神浊气壅,嗅神失助,故见嗅觉减退;郁热滞鼻,臃肿肌膜,故见鼻粘膜与下鼻甲色红肿胀;郁热蒸腾,尚未结痼,故见下鼻甲柔软而光滑;热扰清窍,清窍不利,故见头昏不清;肺热内蕴,热灼生痰,宣发受制,故见咳嗽痰黄;心经郁热,胸膈不利,故见胸中烦热;舌尖主上焦心肺,两脏蕴热,则舌尖红;浊热上泛,则舌苔薄黄;心肺郁热充斥脉道,则见脉浮有力。
       2、肺虚寒滞证
       症状:鼻塞时轻时重,或交替性堵塞,迁延不愈,遇风遇冷则鼻塞加重,流涕清稀;鼻粘膜淡白或晦暗肿厚,下鼻甲肥大而缺乏光泽,质软;或有嗅觉减退,少气懒言,面色㿠白,咳嗽,咳痰稀白,易患感冒,舌淡,苔薄白,脉弱。
       证解:肺气虚弱,鼻失温养,鼻阳不足,寒邪滞鼻,清窍不利,故见鼻塞迁延不愈;肺虚寒滞,正邪交争,寒邪盛则鼻塞重,正盛邪退则鼻塞减轻,故见鼻塞时轻时重;寒为阴邪,性趋下,侧卧时寒邪沉下,阳气浮上,寒邪沉下则下窍塞,阳气浮上则上窍通,转侧亦然,故见交替性鼻塞;肺虚卫弱,鼻中卫阳失充,不耐寒袭,故遇风遇冷则鼻塞加重;肺主涕,肺气和,则鼻知香臭,肺虚津涕不化,嗅神失养,故见流涕清稀,嗅觉减退;肺气不足,鼻失温养,寒气滞留,故见鼻粘膜淡白肿厚,下鼻甲肥大缺乏光泽;正气虽虚,邪尚未结痼,故见下鼻甲肥大但质地柔软;寒伤阳主凝,寒入鼻脉,凝血为瘀,故见鼻粘膜晦暗肿厚;肺虚而宗气不足,则少气懒言;气不充面,则面色㿠白;肺虚宣肃无力,津失敷布,聚而成痰,则见咳嗽、咯痰稀白;肺虚而卫阳失固,御邪失职,故而易患感冒;肺虚津寒,故见舌淡苔薄白;宗脉失充,则见脉弱无力。
       3、脾虚湿阻证
       症状:鼻塞呈交替性或持续性,缠绵不愈,流涕白粘,嗅觉减退;鼻粘膜及下鼻甲淡红或淡白,肿厚严重,下鼻甲肥大,质软或微硬;头重头昏,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或白腻,脉缓弱。
       证解: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升降失常,致使湿浊内生,上泛鼻窍,郁滞肌膜,肿塞鼻道,故见鼻塞;湿性粘滞,气虚难化,故而病变缠绵不愈;阳明胃脉左右相交于鼻旁,脾胃湿热,湿浊内阻,侧卧时湿浊下伏,阳气上行,湿浊下伏则下窍塞,阳气上泛则上窍通畅,转侧亦然,,故见鼻塞呈交替性;如湿浊阻滞,痹阻鼻脉,壅郁不散,则呈持续性鼻塞;湿滞鼻道,津涕不化,,故见流涕白粘;脾虚湿阻,清阳不升,嗅神失养,故而嗅觉失灵;脾胃虚弱,鼻失温养,兼以湿滞鼻道,积久不化,故见鼻粘膜及下鼻甲色淡而肿厚较重,下鼻甲肥大而质软;湿阻不去,久而生痰,痰结成顽,则下鼻甲肥肿变硬;脾胃虚弱,清阳不升反陷,浊阴不降反升,则浊困清窍,故见头重头昏;脾胃虚弱,气血精微生化不足,体失充养,则倦怠乏力;脾失健运,则食少便溏;脾虚而气血不足,湿浊上淫,则舌淡胖,舌体肿大抵齿则现齿痕;湿浊上泛,故见舌苔白或白腻;脾虚,气血不足,脉道失充,则见脉缓弱无力。
       4、气血瘀阻证
       症状:鼻塞严重,持续不减,或身体活动后鼻塞稍减,或白天鼻塞较轻夜晚鼻塞严重,病变多年不愈,冬重夏轻,鼻涕粘稠,不易撸出,嗅觉减退或失灵,语声齉齉;鼻粘膜暗红肿厚,下鼻甲肥大质硬,表面凹凸不平,状似桑椹或草莓;头昏胀痛,舌暗或有瘀点,脉细或涩。
       证解:鼻为血脉多聚会之处,气血瘀阻,鼻脉不畅,邪滞鼻道,壅塞清窍,故见鼻塞严重,持续不减;血得温则行,动则生阳,阳生则得温煦之力,阳生血行则瘀开,瘀开则壅滞得通,故见活动后鼻塞稍微减轻;瘀血属阴,白天阳旺,夜间阴盛,阴邪遇阳时则衰,阴邪遇阴时则更盛,故鼻塞表现为白天轻夜晚重;气血瘀阻,邪结成痼,故病变多年不愈;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冬日人体阳气潜伏,寒气入鼻则气血瘀阻加重,而夏日阳气旺盛,热气加身,热助血行,瘀血得行,故鼻塞冬重夏轻;瘀阻鼻道,津涕涩滞难行,故见鼻涕粘稠,不易撸出;心主脉主嗅,气血瘀阻,心脉不畅,嗅神失助,,故见嗅觉减退或失灵;鼻行呼吸,宣发声气,助语声清亮,鼻窍壅塞,声气失宣,故见语声齉齉不清;瘀血阻鼻,郁结不去,壅滞于肌里,故见鼻粘膜暗红肿厚。下鼻甲肥大质硬,表面凹凸不平,状似桑椹或草莓;气血瘀阻,清窍不利,故见头昏胀痛;瘀阻舌脉,则舌暗红或生瘀点;气血瘀阻,脉道不畅,则见脉细或涩。
       八、慢性鼻炎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慢性鼻炎,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具有较好的优势。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7 16: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有慢性鼻炎的联系我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1 15: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引用或转载,请注明梁平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6 22: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首汉伟 发表于 2019-11-17 16:38
有慢性鼻炎的联系我哦。

你在哪儿呢?怎么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31 21: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经过近十年的临床实践,我总结出一套标本兼治的治疗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的系统方法,愿与坛友分享,有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且久治不愈的,可以联系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 50022802000170号

QQ|Q群②:15859176|Q群①:21483512|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梁平信息网 ( 渝ICP备11003097号

GMT+8, 2024-12-4 02:01 , Processed in 0.12610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