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吧 发表于 2023-11-7 15:33:36

尊禧鹿业:细数中华传统文化中鹿的象征意义

梅花鹿是中国人的吉祥物,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它们的记载,可以说鹿是与人类社会一起成长的。在不同时代、不同场合,“鹿”所代表的内涵也不同,按照不同的象征意义可以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军事与帝位
商周常举行以“逐鹿”为代表的狩猎活动,而这种狩猎行为往往又是一种军事训练手段。《左传》隐公五年曰:“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可见在周代,一年农闲时节均有田猎,其中还有军事训练的内容。出征时狩猎可以提振军威;凯旋时狩猎可以宴饮庆功。而在归来的行军过程中,沿途也都要行猎以补充食用。《周礼》中描述,大司马之职,于四时教民习战阵,都是通过狩猎活动来进行的。并且,这种办法“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犹然盛行。由此看来,“逐鹿”是一种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狩猎活动。
在早期中国,作为政治权力代表的天子,同时兼任军事统帅和祭祀的大巫,故而作为主要狩猎物的鹿,因此就成为王权的象征。《史记》中的《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裴骃集解引张宴曰:“以鹿喻帝位也。”汉扬雄《解嘲》:“往昔周纲解结,群鹿争逸。”李善注引服虔曰:“鹿,喻在爵位者。”《后汉书卷五七·列传第四七》:“拾暴秦之敝,追亡周之鹿,合散扶伤,克成帝业。”后来“逐鹿中原”比喻争夺天下,这一意义一直为后代沿用。

祥瑞的征兆

“鹿”与“禄”谐音,因此中国古代有很多与之有关的文化现象,如“十鹿”代表“食禄”,用“鹿”代替“禄”表示文运与仕途。此外还有很多与鹿有关的画,这些画从宫廷到民间,从俗世到佛家都有。总之,不管在哪里,鹿的象征意义都是祥瑞,如有关于白鹿和麒麟的记载。《瑞应图》云:“夫鹿者,纯善之兽,五色光辉,王者孝则至。王者承先圣法度,无所遗失,则白鹿来。”《三秦记》:“白鹿原,周平王东迁,有白鹿游于此原,是以得名,盖泰运之象。”

象征长寿与升仙

鹿角因其能够“脱落——再生”,所以代表着生命的循环与回归,或许因此鹿在人们心中是长寿象征,如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卷之三》:“虎及鹿兔,皆寿千岁,寿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鹿寿千岁,与仙为伴”。到了南朝梁时,任昉在《述异记》里更称“鹿一千年为苍鹿,又五百年化为白鹿,又五百年化为玄鹿”,“玄鹿为脯,食之寿二千岁”。

据文献记载,“鹿”与仙道联系在一起,要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可能与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有关,年年战乱,朝代更迭,人生苦短,求丹炼药以求升仙。如,《宋书卷二一》:“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

这在《封神演义》小说中得到充分体现。姜子牙骑四不像,闻太师骑墨麒麟,黄天化骑玉麒麟,“四不像”即麋鹿,和鹿有关的动物均作为仙家坐骑出现,因此给人留下鹿与得道成仙联系在一起的印象。


象征悠闲或隐逸的生活

这个意象可追溯到《楚辞》创作年代,如,《楚辞哀时命》:浮云雾而入冥兮,骑白鹿而容与。在先秦其他文献中也有类似使用,如,《孔子家语》:“孔子游於泰山,见荣声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瑟瑟而歌”。《孟子·尽心上》:“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这一时期,“鹿”是与安闲自得的生活状态联系在一起的。


大约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鹿逐渐与隐者联系在一起,引申出隐者、隐居地之义。例如,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唐阙史卷上》:“鹿冠鹤氅,手卷膝琴,篝火于炉,酌杯于机。”《全唐诗卷五》:“横铺豹皮褥,侧带鹿胎巾。借问何为者,山中有逸人。”《行路难》:“薄俗嗟嗟难重陈,深山麋鹿可为邻。”宋代苏轼《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鹿皮巾、鹿衣、鹿冠等都是隐者象征,可能因为鹿的生活环境恬淡清幽与隐士的理想家园有共通之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鹿的文化内涵也逐渐引申、扩大,并且延续,并影响到现今人们的思维。鹿曾在历史的风中奔跑千万年,我们遥远的祖先曾经休戚相关地追逐、猎捕乃至信守千万年,他们口传、手绘、身模、笔写,将那些感受、想象、思考存之于形象,拟之于语言文字,使他们的世界虽然遥远,但从未远至完全消失,只要我们去触摸,还是会感受到往昔的微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尊禧鹿业:细数中华传统文化中鹿的象征意义

渝公网安备 500228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