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狼狼狼狼胖 发表于 2023-6-26 09:10:11

状元和高考状元的区别


就拿我国历史上,得国最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明朝来举例:


明朝的科举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部分。


1.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阶段。


县试相当于现在的初中毕业考试。


府试则相当于现在的高中毕业考试,府试第一名就相当于省市高考状元,哪些说省市高考状元就等于古代解元的人,纯粹是胡说八道。


院试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本科毕业考试。




院试录取者即可进入所在地、府、州、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


秀才相当于现在的本科毕业生,却又和现在的本科毕业生区别很大:




(1)如果秀才不想再继续科举考试,就等于通过了普通公务员考试或者临时工招聘的人,


学问比较出众的,随时可以当不能升迁的吏员或者私塾老师,相当于工勤编制(但是在明朝没有编制,明朝一个县有正式编制的只有县大老爷,县丞)。


如果学问实在不高,混到摆摊写字的人也很多很多,相当于各种临时工。




(2)任何秀才都有见官不跪,免除徭役,免去赋税,穿盘领长衫,头上戴着方巾,脚蹬长靴,蓄养奴婢,配剑,全国旅游以及免刑的特权。


其中免刑是指省里面的提学官没有革除秀才功名之前,官府不能对秀才实施任何刑罚。


例如,当一群秀才(起码10个8个)闹事的时候,可以朝地方官乱扔靴子,烂菜叶,烂瓜果,臭鸡蛋等(最高只敢扔知府),地方官就算派人抓了他们也不能打他们,甚至不能给他们戴刑具,还得管他们吃饭,关几天放出来之后,他们又会继续闹事。更何况,地方官轻易也不会抓一群闹事的秀才,因为关系到地方官升迁罢免的士林清议,其实也就是这些地方官在当地秀才们和士绅们口中的口碑。


(明朝普通百姓的口碑在当时不算口碑。)




生员分禀生、增生、附生三等。


禀生等于公费的一本考研生(国家要每年要发钱和粮食补助,省着点用足够养活一家三口),其余二者相当于二本和三本或者专科自费考研人员。


生员经科试合格,即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


2.乡试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南京,北京)和各布政使司(省)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省)驻地。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即在子、卯、午、酉这四个年中的八月举行乡试。


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


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


明朝的举人大约等于现在随时能排队入职的副科级干部,即一个普通县的副局长或者副主任,只是举人升官比较困难,基本都是一辈子升迁不了,海瑞是特例。


虽然明朝中后期的举人很难升官,但是这些举人在中举之后,就算不想当官,也个个都能像范进中举里面的范进,成为当地的大户人家,家财堪比现在的千万富翁。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明朝中后期的投献制度,以及举人运输,经商,种地等等可以免税等特权。投献制度就不写了,写完起码得好几万字,想详细了解的自己去网上查吧。


各省举人的第一名才能叫解元,例如唐伯虎就是含金量最高的南直隶解元。


3.会试


会试是科举考试方式之一,为较乡试高一级的考试、较殿试低一级的考试。因士子会集京师参加考试,故名。又因在春季由礼部主持,亦称“春闱”、“礼闱”。
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考试内容重经义,轻诗赋。明清各省乡试中式的举人,于次年二月入京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以往各届会试中未中的举人也可一同应试。若乡试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也举行会试,称会试恩科。
会试只要上榜了,殿试的时候就不会被刷下,但是排名不同。


4.殿试


殿试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从六品,第二名榜眼,赐进士及第授正七品,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授正七品。二甲十七名赐进士出身授正七品。三甲八十名(后增到百三十名),赐同进士出身授正八品。


状元直接入翰林院,状元的起步官阶是副厅级,尽管是没有实权的副厅级。


可是明朝有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传统,这就意味着状元是国务院里面的副厅级。


运气最好的状元,甚至能以五品官入内阁担当阁老(在皇帝领导下,和司礼监一起实际统治全国,制定国策)


其余第二到第十七名得另外通过考核,运气好的才能有一两个人,进翰林院,入院官职比状元低一级。




榜眼和探花(探花必须是帅哥才能担任)起步官阶是正处级,不过,这个正处级的含金量很高,是部委的正处级(明朝的传统是京官出京担当地方官员,如果不连升3级就等于贬职,同时,非京官不能担任各部尚书,即部长)。某些有差遣的七品京官,可以等于特派员,巡视地方的时候,和地方最大的三品官能平起平坐。


第四名和第十七名起步官阶也是正处级。这个含金量得看运气,留京的可能性很低,入翰林院的机会更低,观政结束以后,多半会派往地方。


第十八名开始的起步官阶是正科级,没有任何入翰林院的机会,通常在观政结束以后,就直接下派到地方,下派的地方基本都是穷乡僻野。


尽管是穷乡僻野,那也是官啊,想想,普通公职人员,能担任一个县的局长或者主任的几率,你就知道古代读书人为什么头发白了也要参加科举考试。




以上就是状元和高考状元的区别,一个是国务院副厅长,一个是成绩好的高中毕业生,区别就是这样。

胖狼狼狼狼胖 发表于 2023-6-27 16:03:57

再来说说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如果不是当年科举考试被废除了,如果你是普通人,你要是敢嘲笑他穷酸,他一个帖子送到县衙门,指控你有辱斯文,县老爷绝对会叫衙役把你打得屁股开花,然后再把你枷号三日!

胖狼狼狼狼胖 发表于 2023-6-27 15:58:36

明朝官员如果聚会吃饭的话,如果级别相差不超过三级,正常情况下都是按照科举考试名次和是否京官排位的,例如:一个三甲知府(地级市市长兼书记),一个二甲知县(县长兼书记),一个二甲从七品京官(副处级)聚会,座次一般是最小的京官坐首席,二甲知县坐次席,三甲知府坐下席。至于举人官员?一边去!如果不是举人请客,或者谈公事,或者有其它利用价值,在正牌进士面前,就连上主桌的资格都没有。当然,如果举人很年轻,或者举人的座师是高官,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BlueCode 发表于 2023-6-26 16:38:24

感谢科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状元和高考状元的区别

渝公网安备 500228020001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