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基本知识讲座
<P> <B>第一节 自行车分类</B> <BR> 一. 山地车 <BR> 特点:为征服各种地形设计,车架结实;车圈一般为26英寸;轮胎较粗;一般会配置平把或燕把。 <BR> 二. 公路车 <BR> 特点:为追求速度而设计,车圈为700C规格;轮胎细,配置羊角车把。 <BR> 三. BMX攀爬车 <BR> 特点:为表现技巧而设计,车架稳、轮胎宽而无牙,车把可360度旋转,轮径小、操作性极强。适合年轻人玩不作详述。 <BR> <B>第二节 轮胎 <BR></B> 一. 山地胎 <BR> 特点:轮胎粗大,稳定性好,胎压较低,一般有1.5、1.95和2.1几种规格,因不同用途分为烂泥、沙土路胎,特点是胎宽大有深齿;两用车胎,特点是在公路骑行时仅小部分轮胎接触地面因而阻力小,而在土路上骑行时,胎两侧的牙齿可以稳定车辆;光头胎,特点是阻力小,适合公路骑行。 <BR> 二. 公路胎 <BR> 轮胎细,胎压高;一般有25C、23C、20C、18C等规格,其中25C和23C适合训练,不容易爆胎,20C和18C阻力小适合比赛。 <BR> <B> 第三节 车把 <BR></B> 一. 山地车 <BR> 山地车一般配平把或燕把,优点是双手握把时张得较宽,有利于操控;其中燕把可以抬高上身,使重心后移,更适合下山车。缺点是兜风,阻力大。 <BR> 二. 公路车 <BR> 公路车一般配羊角把,有44CM和42CM等宽度规格,适合自己的宽度是与肩同宽,其特点是可以减小风阻,同时适合长时间骑行。 <BR> <B>第四节 减震系统 <BR></B> 分为前避震与后避震,可以使骑行更舒适,尤其是下山车为必不可少的组件;但对于上山与平路的骑行就有“泻力”的不良影响,如果避震系统带锁死功能的话将使车的适应性更强。对于深圳的路况建议只配前避震。 <BR> <B>第五节 变速系统 <BR></B> 变速系统的作用是利用牙盘和飞轮之间不同的齿轮比,产生不同的驱动扭矩,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骑行者的身体状况。 <BR> 一. 山地车 <BR> 一般牙盘为三片齿轮,分别有44(42)、34(32)、28(24)个牙齿;后飞为7-10片齿轮,分别有11——28(34)个牙齿。 <BR> 二. 公路车 <BR> 一般牙盘为两片齿轮,分别有52(54)、42(39)个牙齿;后飞为8-10片齿轮,分别有11-25个牙齿。 <BR> <B>第六节 刹车系统 <BR></B> 公路车一般都为钳制,山地车分为吊制、V制和碟制三种,目前最常用的是V制和碟制。 <BR> V制的优点是价格便宜、重量轻、刹车效果好、结构简单、维修容易;缺点是在下雨天和烂泥路上效果差; <BR> 碟制的优点是刹车效果奇好,适合下山车和骑行烂泥路,缺点是重量大,价格贵,结构复杂、维修困难、容易抱死车轮。 <BR> <B>第七节 车架材料</B> <BR> 一. 高拉力钢:重、强度高; <BR> 二. 铬钼钢:重、强度高、寿命不长; <BR> 三. 铝合金:轻、不生锈、强度低、寿命不长(5-6年); <BR> 四. 钛合金:轻、寿命长、软; <BR> 五. 碳纤维:分全碳、半碳(和其它零件接触部位是金属)两种,对纵向力耐受性好,但怕横向受力和扭曲。 <BR> <B>第八节 如何配置适合自己的车 <BR></B> 从几个高度和长度的参数来选购和调整自己的车子,车的价钱不是最重要的,适合自己的身材才是最重要的。 <BR> 一. 安全高度 <BR> 跨车上管站立在地面时,上管距裆部要有4-5CM的安全距离,以防下车时伤害裆部。 <BR> 二. 公路车坐包和车把、上管的相对高度 <BR> 公路车坐包距上管至少要10CM以上,15-20CM为好,同时坐包比把立高10CM左右。 <BR> 三. 车架的高度 <BR> 根据不同的身高选择车架的高度。 <BR> 四. 车架的长度 <BR> 在正常握把时,眼睛、把立前端和前轮花鼓三点一线则说明车架长度正好,否则可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把立来调整长度。 <BR> 五. 坐包的高度 <BR> 当正坐于坐包之上,用脚跟把脚蹬踩到最低时,膝关节刚好伸直为高度正好,这样用前脚掌发力时刚好有几CM的余量。 <BR> 六. 坐包的前后调整 <BR> 把脚蹬放平,正坐于坐包之上,如前脚发力点和膝盖的连线垂直于地面为位置正好。如经常上山可把坐包稍向前调一点。 <BR> 七. 坐包的水平面 <BR> 建议将坐包调成水平或略微上翘以提高对车的控制,不主张向下倾斜,但还是以个人的感觉为准。 <BR> <B> 第九节 骑行技术 <BR></B> 一. 善用变速 <BR> 变速器要多用,找到适合的档位骑行可以节省体力,一般骑行中,前半小时用低档高频率热身,中间用高档发力高速踩,后半小时低档恢复疲劳。 <BR> 二. 过弯技巧 <BR> 过弯时,向哪个方向拐弯就把哪个方向的脚蹬收到上方,一方面可以避免脚蹬刮碰地面,一方面可以把重心调整到过弯的状态。 <BR> 三. 下坡技巧 <BR> 下坡时要重心靠后,身体放松。 <BR> 四. 团队骑行 <BR> 团队跟车骑行可以节省后面队员30%的体力,一般配合默契的团队均采用这种骑行方式。一般一人领骑几百米到一公里,然后让出头位跟到队尾,如此往复。此外根据不同的风向,采用偏左或偏右的跟车位置,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头车的破风作用。但头车一定要用手势提示跟车的队员前方路面情况,以免出现危险。 <BR> 五. 体力分配 <BR> 要多研究骑行路线和队员体力状况,合理分配体力,争取最佳的锻炼效果。 <BR> <B>第十节 安全 <BR></B> 要购买头盔、手套、骑行裤、车灯等安全装备,尽量减少来自于自身和外界的危险。购买意外险、做好防晒措施。加强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城市道路走非机动车道,无非机动车道的公路,路边沿起1.5米为单车合法车道。能用钱减轻的痛苦尽量用钱解决。</P><DIV></DIV><p>[此帖子已被 原野侠 在 2008-9-29 0:50:14 编辑过]Re:自行车基本知识讲座
<B>骑行前必读</B><BR><P><FONT size=4>装备方面:<BR>1、必须戴头盔(假如你对自己的技术有绝对把握超越专业选手并且能够绝对避免脑外科手术者可以不戴);<BR>2、必须戴手套(想在摔车时巴掌上镶嵌石头进行美化者可以不戴);<BR>3、长裤裤腿,特别是右边的,一定要用扎带捆住,避免裤腿刮蹭牙盘甚至被绞进牙盘中造成危险;<BR>4、最好准备一副运动型太阳镜,这样既能降低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还能保护眼睛免受树枝、沙尘、石子的攻击;<BR>5、护膝、护肘等保护装备可以只在难度较大的路段使用(不放心者可全程佩戴,假如不嫌勒的慌。速降骑行最好买件盔甲、头盔用全盔——就是能保护整个头部包括面部的头盔);<BR>6、尽量避免走夜路,如无法避免在出发前要配置头灯、车把灯等照明装备,夜间骑行必须降低车速保持紧密队形;<BR>7、如果不想爆胎或车出状况时拿石头冲天就最好带上内六角扳手、螺丝刀、气筒等工具及备胎;<BR>8、每次出行前必须检查车况(重点是刹车、变速及传动),如有问题尽快在活动前处理 </FONT><FONT size=4>9、必须戴面罩(<FONT color=#000000>汽、機車所排放的廢氣(內含油氣、黑煙、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毒致癌成份)和空氣中的過敏原、煙味、灰塵、花粉、漂浮微塵、細菌等有害人體健康的物質。保護您上呼吸道及肺部的健康. 还可以预防高危險疾病 v.s.空氣污染传播</FONT>)<BR></FONT></P><P><FONT size=4>骑行方面:<BR>1、下坡尽量限速,请量力而行,不鼓励高速下坡(当然上坡有多快骑多快);<BR>2、注意前后保持车距,高速下坡时间隔20~25米,一般使用单列队形,视路面情况宽敞时可使用双列队形;<BR>3、超车时必须先看后面有无来车,然后给前车发信号,避免与前、后车发生碰撞;<BR>4、山地越野遇复杂路段若对控车技术及车辆情况无把握,务必尽量下车推行(摔倒是自己难受);<BR>5、严禁危险骑行姿势(如手扶前*),在骑行过程中严禁相互追逐打闹;<BR>6、无论在市区内还是在郊外骑行都要遵守交通法规;<BR>7、尽量不要脱离队伍单独行动,凭着自己的体力在不熟悉路线的情况下乱冲(当你发现后面的人半天都没跟上来时务必原路返回)<BR></P></FONT><P><FONT size=4><BR>特别提示:<BR>1、为避免由于体力消耗严重而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如血糖过低导致头晕、身体绵软甚至昏迷,以及脱水等症状的发生,每个人应注意携带巧克力、压缩饼干等补充能量的食品及足量饮水,全程80公里以上的活动应适量增加;<BR>2、如有心血管、脑血管、呼吸系统以及其他疾病史的车友必须事先声明并进行体检,在获得医生同意的前提下才能够参加活动;<BR>3、每次出行必须专人携带创可贴、纱布、医用胶布、双氧水、消毒药粉等伤口清理及包扎用品,长途骑行建议双人备份(其实这些东西也没多重);<BR>4、遵守活动集合、出发时间,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FONT></P>Re:Re:自行车基本知识讲座
<IMG src="data/attachment/bbsxp/Emotions/28.gif">Re:自行车基本知识讲座
顶起`Re:自行车基本知识讲座
遵守活动集合、出发时间,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