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地里与民俗(二):梁平寨庙(附---土地庙)
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多于民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各地乡村均有分布,以至凡有汉族民众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土地庙土地庙是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庙宇),乡村各地均有分布。土地庙因神格不高,且为基层信仰,多半造型简单,简陋者于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即可成为土地庙,俗称"磊"型土地庙。也有简单以水泥或砖块砌成小庙,现今台湾甚至有工厂开模以水泥灌制大量生产。也有土地庙因香火鼎盛,逐渐中大型化者。
土地公信仰
土地庙是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庙宇),多于民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乡村各地均有分布。按照汉族的习俗,每个人出生都有“庙王土地”——即所属的土地庙,类似于每个人的籍贯;人去世之后行超度仪式即做道场时都会获取其所属土地庙。土地神的神诞之日是二月初二,旧时官府和百姓都到土地庙烧香奉祀。历来有敬奉“土地神”的习俗,村民称“土地神”为“土地公”,称土地庙为土地公庙。逢年过节祭拜祖宗前先祭拜土地公,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规例,人们每逢子女满月、满一周岁、升学、上任、出远门、婚嫁、中奖等喜庆事都抬着香香喷喷的肥鹅肥鸡去供奉“土地公”,遇有疑难事也有去祭拜求“土地公”保平安。在我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一到新的山头就会叫土地公公出来问情况,这也就说明土地公信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中要地位。土地公公在中国古人心中就像 一部《百科全书》,有什么问题都要找土地公公。
土地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权属的崇拜。土地能生五谷,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因而人们祭祀土地。土地庙作为人们集中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自然随之兴盛起来。
土地庙在大陆曾由于“文革”作为“四旧”大部分被捣毁。随着“改革开放”和强调信仰自由以后,自1980年前后有蒸蒸日上的恢复和发展势头。多由农民自发组织建设,属于微型建筑,高度从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积大小小则几平方米,大则十几平方米。关于大量恢复建设“土地庙”的问题,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陆官方和媒体一直密切关注。在当时农村小学基础教育设施落后的情况下,呼吁乡民多关注乡村基础教育,集中精力投资建学校,不要热衷于“迷信”,仍旧无济于事。1980年代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一股建设土地庙的浪潮,在当地小学教学设施仍旧没有改善的情况下,乡民只热衷建设土地庙,使得部分地区官方进行强行拆除,这股热潮才有所遏制。至2000年以后,几乎每乡至少有一处或多处,其数量分布因地而异。
土地公——福德正神本名张福德,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朝廷总税官,为官清廉正直,体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许许多多善事。一零二岁辞世。死后三天其容貌仍不变,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过了不久,即由贫转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亦有说在他死后,接任的税官上下交征,无所不欲,民不堪命。这时,人民想到张福德为政的好处,念念不忘,於是建庙祭祀,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
最早称为土地爷的是汉代蒋子文。据《搜神记》卷五曰:“蒋子文者,广陵人也。……汉末为秫陵尉,逐贼到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缓缚之,有顷刻死,及吴先主之初,其故吏见文于道,乘白马,执白羽,侍从如平生。见者惊走。文追之,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尔可宣告百姓,为我立祠。不尔,将有大咎。’……于是使使者封子文为中都侯,……为立庙堂转号钟山为蒋山。”此后,各地土地神渐自对当地有功者死后所任,且各地均有土地神。
据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五称沈约为湖州鸟镇昔静寺土地神,岳飞为临安太岳土地神。清人赵懿在《名山县志》中称土地神不一,有多种名目,其中有花园土地,有青苗土地,还有长生土地(家堂所祀),庙神土地等
相比土地公,土地婆的出镜率就少得多了,并因为不是她面目可憎,事实上很多土地夫人姿容甚美,真正的原因在于她爱说实话。
据说当年玉皇大帝将土地公下放到凡间时,曾问他有什么希望。土地公很有头脑,一番话冠冕堂皇,犹如做政治报告,说他希望世间的人个个步入小康生活,精神文明极大提高。土地婆听了之后却说:“这样不行,世间的人应该有富有贫,大家都富足了就没人愿意做辛苦的工作,有了差距才能分工合作,发挥社会的功能。”据说世间的贫富差别就由此而来。
当土地公下到凡间后,见到人们因为亲人去世而号啕痛苦,不由起了恻隐之心,想将死者复活,又被土地婆拦住:“生死乃因果轮回,不可随便更改。如果人人都长生不老,这世界岂不沦为人吃人的世界了?”土地公只好打消了自己的想法。
因为这两件事,老百姓一般都把土地婆视为“恶婆”,不给祭祀。
——土地因其职位低下,在人间虽被供奉,但大都半片陋舍,难避风雨,其境遇甚是凄凉
:time::victory: :victory::victory: 本帖最后由 蓝鸟 于 2014-2-12 20:56 编辑
梁平土地庙分布较广,尤其是多在户外走动的,不小心就在哪个岩坎脚下,小路边,树兜兜脚下遇见了这样那样的土地庙。土地庙可说是既经济又便宜的一种信仰方式,对于广大底层人民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它既能满足人们对某种理想愿望的难以实现的暂时慰藉,又能摆脱人们对于生命中的难以解决的矛盾的暂时寄托。。。。。。于是,土地庙有了燎原之势,同时土地庙又在时间的推演中不断地发展,长大,由低矮小的半片小庙发展为像模像样的大房子庙宇,由单独守一的孤舍发展成多重庙舍的套式庙宇,如《梁平寨庙》中所叙的某些庙堂(破山堂,光明锯子垭口药王庙)的发展一样。。。
1福禄-陆坪小庙: 乡民自发修的菩萨庙,他们不靠天,不靠地,不靠zf。只是祈求菩萨能保佑他们风调雨顺,家人平安。
本帖最后由 蓝鸟 于 2014-2-12 13:27 编辑
2安乐北山——破败的土地神位
本帖最后由 蓝鸟 于 2014-2-12 13:39 编辑
3红岩洞垭口土地
4凉风垭土地庙
5石脚迹土地庙
从仰山庙到四方寨的途中有个地方叫做石脚迹,相传观音从南海登上观音寨时曾在这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脚印,故得名。只可惜前几年修公路时,将遗迹破坏了,为什么公路不能改道一.二十米呢?而眼前人为的神灵位寒酸得令人叹息......
6陈家店子到宝坪山途中微土地